促外需与扩内需两手不可偏废
2013-02-01   作者: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字号

  近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和发展的大国,中国经济未来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既要抓内需,又要促外需。在不断强调稳定和扩大外需的时候,不能忽视国内市场需求对经济和整体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在当前特别强调扩大内需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外需,因此,扩内需和促外需两手都不能偏废,双轮驱动才能使经济发展平稳运行。

  发展外贸仍要坚定不移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陷入停滞,需求不断萎缩。这使得过去30年来主要通过外贸拉动增长的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出口大幅下滑,对外贸的过分依赖的增长模式正在受到更多的质疑。
  “有人总觉得我们过去一段是外向型经济害了我们,我不这么看。”面对质疑,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离开了外贸是不可能的。过去总有一些人,认为我们的外贸靠出口好像依赖程度太大了,我觉得不算很大,外贸还是要发展,因为我们还是较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较大的外贸,产品质量也很难提高,国家也很难得到富裕,这是所有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发展外贸而富强起来的。
  “外贸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直接利用了多少外部资源,创造了多少就业,贡献了多少GDP。”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考察,已经连续30年维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终将减速,更应通过持续发展开放型经济在以往高增长市场上占据强有力的市场地位。让我们看看日本家电等支柱产业今日的萧条景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近些年来开拓外部市场不力所致。这样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对中国来说,未来经济形势很可能面临“前堵后追”的局面。前有美国等国家“再工业化”围堵,后有其它新兴经济体在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低成本要素方面越来越强烈的竞争挤压。因此,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马秀红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以提升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形成以创新技术品牌、绿色低碳、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份额和地位,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对外经贸平衡发展。
  “此外,要避免将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简单地理解为转变贸易方式。” 马秀红强调,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都要将延长高端产业链、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注重保护优化环境,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同时在我们的对外开放中还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重开放条件下金融、能源、粮食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要注重维护好国家和产业的核心利益。

  内需和外需都要重视

  专家普遍认为,双轮驱动才能使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平稳运行。
  “中国经济要想发展得好,内需和外需都要重视,两者都不能偏废。”贺铿认为,中国内需不足和我们的收入分配有关。劳动力报酬比例不断地下降,这是我们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一定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把这个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可以作为各项改革的突破点。许多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得到缓解和化解。此外,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离开了外贸是不可能的。哪一个发达国家不是经过外贸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中国来说,内需和外需两手都要抓。
  “十八大报告在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同时,又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列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主要方面之一。”梅新育表示,从长远来看,为了协调扩大内需和促进外需,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做好“升级”和“转移”这两篇文章,前者是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后者是推动成熟产业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借此获取多方面效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城镇化扩内需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13-01-08
· 扩内需,需要怎样的理由 2012-12-20
· 城镇化对扩内需具有乘数效应 2012-12-08
· 扩内需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2012-12-06
· 扩内需:促进消费与投资相呼应、相匹配 2012-08-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