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我国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1%,较2011年继续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2011年末增加0.27个百分点。而2011年我国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4%,比2010年微降0.1个百分点,总抚养比由34.17%上升到34.35%。65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2010年末增加0.25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从11.90%上升到12.25%。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标志着我国人口红利期已在2010年到期,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折点。由此,未来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持续下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进入典型的“负人口红利”期。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30年15至64岁人口组占比为68.92%,人数为9.60亿人,则203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1年的100283万人下降到96000万人,年均下降0.23%。而1982-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从62517万人上升到了99898万人,28年间增长了59.79%,年均增长1.7%。一增一降,相差1.93个百分点。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从2010年出现了下降。 展望未来,由于总和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两个因素,0至14岁人口组占比将基本稳定,15至64岁人口组占比将逐步下降,而65岁及以上人口组占比将大幅度上升。相应的,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都将大幅上升,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明显加重。 根据联合国的2011年5月份发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的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3.93亿元,65岁及以上人口组占比为16.47%,人数为2.29亿人;0至14岁人口组占比为14.61%,人数为2.04亿人;15至64岁人口组占比为68.92%,人数为9.60亿人。据此计算,2030年总抚养为45.1%,较2011年的总抚养比34.4%上升10.7个百分点。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7%时,该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占14%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现阶段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分别为22.6%、20.5%和20.4%。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超过世界8%的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我国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之中。由于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因此,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出生于1949年-1958年、1962年-1976年、1986年-1993年的人口是我国人口金字塔的三次高峰,相应的,我国老龄化将于2014年-2023年、2027年-2041年、2051年-2058年出现三次高峰。可以预料,这些年份将是我国经济比较脆弱的年份。 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对我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当前购房的主力军是出生于1986年到1993年8年间的人口,2013年他们的年龄在20岁到27岁之间,这个年龄组的人口共有19049万人。1994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度下降,1994年出生人口为1879万,1995年为1802万,1996年锐减到1589万,此后,基本上维持在1600万以下。1996年到2010年15年间平均每年出生1475万人,较1986年到1993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数减少906万,下降38.1%。在没有大规模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大规模瘟疫的情况下,出生人口在短时间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动,这在世界人口史上是个奇迹。这一重大变化必将大大改变我国未来的经济面貌。 笔者预计,待1986年到1993年8年间出生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出现趋势性的重大变化,这个时间大约在2020年以后。到那时,除了一线城市供求关系可能依然紧张外,其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将进入买方市场。实际上,由于我国首次购房年龄只有27岁(据光大银行与某地产公司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趋势性变化的时间可能不需等到2020年。 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更将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更为沉重的支付压力。特别是在现收现付制的体系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金领取者相对增多和缴费者相对减少,现行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将经受空前严峻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