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10日至14日的雾霾天气后,北京再次遭遇重重雾霾围困。从27日下午开始,各区县、市有关部门启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但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仍然一路走高,预计未来一两天内难以缓解,防治空气重污染形势空前严峻。 如治病须先诊断病因,欲防治空气重污染,先要弄清楚空气重污染的成因。此次雾霾天气凶猛袭来,其成因大致可分为诱因、外因、内因。首先,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直接诱因。近些天来,北京大气整体处于静止、稳定状态,割裂污染源排放的污染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其次,进入1月以来,华北、华东、华中等大部分地区都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近日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北京周边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6级严重污染,周边地区污染物传输到北京,加重了北京的污染水平。 但是,北京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控制水平低,才是形成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是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燃煤总量保持在2300万吨,汽柴油消费总量达630万吨,建筑施工面积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最终造成重污染。相较这个内因,气象条件的诱因和周边污染物传输的外因,都只是起到了辅助、次要的作用。 对症下药,防治北京空气重污染,在诱因和外因环节我们都难以发力,所以重点要从控制内因入手,通过降低污染物排放,有效减少污染源。在此问题上,防止空气重污染又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当务之急的工作,一个是着眼于长远防控目标的工作。 面对多年来罕见的重度污染,气象部门需要继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市民需要加强自我防护,践行绿色生活(减少开车等),为节能减排尽一份公民责任。更关键的是,依照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的基础上,这几天北京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包括削减机动车污染排放、削减工业污染排放、削减扬尘污染排放、削减燃煤污染排放。 这些应急减排措施涉及多行业、多领域的企业和单位,但更多地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如削减机动车排污,主要是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停驶的实施方案;对企业和单位落实强制性减排措施,需要职能部门不折不扣地严加监管。最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得如何,既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也要接受空气质量的考验,未完成任务者须依法予以问责追究。 从长远看,有效控制和持续减少北京的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和燃煤污染排放,既有赖于机动车限购、污染企业搬迁等政策的继续执行,更有赖于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一手抓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一手建立健全减排控污长效机制,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