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将坚持从新兴加转轨的基本实际出发,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 对投资者来说,这次会议传出不少利好,养老金、住房公积金、QFII、RQFII等资金“活水”的引入被再次提及。可实际上,更大的利好是会议提出“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长期以来,A股市场投资功能处于从属地位,而处于第一位的是融资功能。这一状况既是因为市场治理不到位,更与A股市场的制度设计有很大关系。许多政策的出发点向融资方倾斜,把融资的成绩及规模的做大看作市场发展的成就,而投资者利益未被真正重视,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地位不平等。
“十年A股零涨幅”,即便有再多的解释,也难以改变投资者对市场投资功能的失望。正如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向媒体指出,“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投资市场,但我们把它定位为融资市场,导致许多企业只融资却不回报投资者。
”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发布的资本市场“国九条”提出“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明确“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可直至今日,A股市场没有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形象。
A股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祸首”就在于“圈钱市”。 其实,把关注点不仅仅放在融资功能的发挥上,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体现。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资本市场,最常见的是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这反映出扩容不再是监管层的最大关注点,更为强调投资功能的发挥。如今,监管层明确提出“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是对近年来有关投资功能表态的进一步深化。这是A股市场定位的重要转折,对增强投资者信心非常重要。 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重在强化投资功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其一,规范公司治理,增强回报股东的意识,重视现金分红及持续稳定分红;其二,督促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维护股价稳定,鼓励增持与回购;其三,加强“治市”力度,把改变“圈钱市”作为重中之重,早日实现“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对财务造假、业绩变脸、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不手软;其四,政策上进一步呵护股市回暖,引入更多长期资金,力促市场走向成熟与稳定,改变“牛短熊长”;其五,把好“进口”与“出口”关,更好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促进投资理念的理性;其六,强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手段,健全与完善证券民事诉讼机制,引入集体诉讼制度,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其七,努力化解大小非减持套现压力,对业绩严重变脸或亏损公司的减持应有约束。 既然强调“完全平衡”,就该给融资功能的过热发挥适当降温,为A股市场创造“休养生息”的条件,让投资功能的发挥能够
“追上”融资。当务之急是化解IPO“堰塞湖”,改变争相走A股融资
“独木桥”的现象,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融资。适当减轻A股的扩容压力,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回升,对促进投资功能的体现是好事。 2013年若能切实致力于
“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将成为A股市场回暖的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