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证指数受到IPO重启传闻的利空影响,单日盘中出现70多点的振幅,失守2300点大关。这反映出当前投资者信心的回升较为有限。
IPO重新登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既是2013年股市回暖面临的一道坎,也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一次考验。 此次传闻来自一条微博,只有短短30多字。该ID未经过微博认证,个人说明中也只有“证监会肚子里的虫妹”等寥寥几字。然而,微博传言很快对股指起到恫吓作用,大盘迅速跳水,并出现去年12月初1949点反弹以来的第二大日成交量。据相关媒体报道,证监会对此传闻火速辟谣,表示IPO财务大检查将持续到3月底。相关券商人士也指出,IPO即将开闸的消息毫无根据,专项检查在短时间不会结束,IPO不可能在近期重新启动。换言之,市场可以理解:3月底之前不会进行新的IPO项目审批过会。 IPO重启传闻带来如此大的惊吓,表明IPO扩容依然是反弹后的投资者心病。此前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新股发行节奏与股市涨跌没有必然联系。然而,相当数量的投资者把A股十年零涨幅
“归罪”于IPO扩容过度,并认为此次底部反弹的最大有利条件是IPO处于真空期。自从浙江世宝去年9月28日招股、10月26日网上发行、11月2日挂牌中小板以来,A股市场没有其他新股亮相。如果IPO重启的话,对市场上的做多热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不少投资者看来还是一个谜。2008年1664点起的股指反弹,多数时间处于IPO暂停阶段。股指反弹至2009年8月受阻,恰恰就是IPO宣布重启之际。 2009年股指反弹终结与IPO重启并非巧合,至少说明IPO暂停状态形成的股市反弹很容易由此遭遇获利回吐。上周的股指冲高回落,就与获利盘听到利空传闻后的出逃有很大关系。上证指数24日回补去年6月初留下的跳空缺口后,IPO重启传闻的出现导致盘中瞬间大跳水。尽管传闻已得到澄清,但对投资者来说,日后IPO重启的考验还是难以避免的。这使得不少投资者不敢轻易追涨。在这些谨慎者看来,IPO暂停状态的反弹,即便发展成阶段性牛市,也属于“人造牛市”。 监管层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疏通IPO“堰塞湖”,其中专项检查有望具有一定的作用。
1月17日,又有两家拟登陆创业板的企业被终止审查。至此,IPO排队企业财务专项检查以来,已有9家企业被终止审查,其中5家是拟上市创业板上市企业。但需要看到的是,对IPO排队企业“吓退一批,分流一批”,未必完全消除投资者对扩容的担忧。 对当前市场来说,若IPO“堰塞湖”得以两至三成甚至近半消化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存量的减少,而是需要看到A股市场定位的调整。
A股市场的制度设计把融资功能放在第一位,导致投资功能处于从属地位,长期没有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形象。这也是IPO
“堰塞湖”形成的根源所在。若问题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待专项财务检查过后,IPO排队的公司数量很可能重新反弹。投资者注意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很显然,这是解决IPO“堰塞湖”以及提高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所在。 2004年发布的资本市场“国九条”提出
“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求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可事实上,A股市场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长期失衡。未来只有强化投资功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才能有效减轻扩容带给市场的冲击。2013年能否成为“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的转折之年,投资者对此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