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又向前进了一步:在是不是退出欧盟的问题上,首相戴维·卡梅伦上周承诺,如果他赢得下次大选,最晚将在2017年底举行全民公投。 欧洲主要国家对卡梅伦的表态很是吃惊。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说,欧盟规定不是“菜谱”可以随便选择,加入了足球俱乐部就不能想着玩橄榄球,一旦英国离开,法国会把铺好的红地毯卷起来。尽管德国外长批评“挑三拣四的政策不是选项之一”,总理默克尔仍表示“乐意讨论英国的愿望”。 虽然德法立场不乏分歧,并不影响成员国退出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不独英国,“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在上周分析欧洲经济形势时也表示,意大利处于风险中,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仍存在。荷兰首相吕特随后称,欧元区应允许成员国退出。 卡梅伦此刻的表态,有着强烈的政治考量——借此赢得保守党内的团结,为竞选连任埋下伏笔,同时又借机向欧盟抛出新的筹码,为重新谈判铺路(英国国内反对退出欧盟的声音也很大)。放下卡梅伦的表态不提,英国的退出也与希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更直观看,英国要退出的是欧盟,而希腊则是欧元区。 退出欧元区是个更具有技术性的话题,老实说欧盟和欧洲货币联盟,并没有为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做出相关规定,甚至也没有将成员国赶出的条款(关于退出欧元区是另一个话题,笔者拟另辟文详细阐述)。回到英国,笔者想换个角度,站在欧盟的立场上,谈谈如何应对诸如英国等非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的退出问题。 欧盟到了把成员国退出列为事关生死存亡的重要议题的时候了。欧盟需要为成员国退出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并完善处罚机制。与欧元区不同,2007年12月各国在里斯本签署的欧盟新条约《里斯本条约》,已包含有退出条款。条约第50条即规定,退出要求将由成员国按照自身意愿提出,须与欧盟委员会及欧洲议会进行协商并得到后者批准。但遗憾的是,该条约并未提及实际退出的任何细节。 可以理解的是,修订条约时倘若太过细化退出,既显得成员国缺乏诚意,又不符合欧盟创立的宗旨。当时确实也没什么国家在这方面做过多纠缠。然而,现实是,梦想中的大欧盟很快即遭遇到内部分裂的难题。这是欧盟存续中所遇到的政治考验,如何处理需要切实的政治智慧。 进一步说,欧盟有消极与积极的两种选择。具体到消极选择,欧盟大可不必对英国的退出置多少笔墨。这一态度的假定是,英国不会真的退出欧盟,围绕英国退出的声音,既是英国的内政外化,又是对欧盟的“撒娇”。依该假定引申下去,英国退出欧盟的概率就很小,欧盟不用担心会失去这个成员国。但其危害也很显见,最大的则是常常给世界一个分裂的欧洲形象。 分裂的形象,对欧盟的发展是最大的利空。这就回到笔者前文所说的积极的应对,欧盟需要对成员国的退出做出程式化的设定,既防止成员国以退出要挟,又尽可能弱化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里斯本条约》,退出的主动权在成员国,而欧盟却没有驱逐成员国的途径。这一设定的好处是,提出退出的成员国需要与欧盟协商,这一协商可能很快也可能遥遥无期,从而让想退出的成员国知难而退。让渡主动权让欧盟看起来更包容更道义,但也更被动。欧盟应从经济层面,对成员国的退出设定处罚机制。 换句话说,欧盟应设法为成员国绑上更多的经济纽带。比如说,要想享受更多的欧盟待遇,成员国就需要从经济上与欧盟其他国家更贴近,统一货币加入欧元区就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又想尽享欧洲一体化的便利,不应作为一个常态,事实上也很难作为一个常态存在。英国目前进退两难的处境,正是这一尴尬地位的写照。如果不进入欧元区,卡梅伦的“退出”难保不会成为小概率事件。从这个角度理解,默克尔“愿意讨论”的表态,似乎也挺像“你要滚蛋,我求之不得”的委婉说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