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败问题上措辞严厉的表态,引发了舆论热烈的讨论,尤其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提法,更令公众对制度反腐充满期待。高谈阔论的评论员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对“权力”与“笼子”关系的理解。有的问:主语是什么,谁来把权力关进笼子?有的称:什么样的笼子?别编成跟西方一样的笼子,要符合中国国情。有的说:关键不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首要是把民众放出笼子。 角度各异,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不同维度,不过细细分析,多属文字游戏。中国反腐败最不缺的就是形形色色的理念,而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命题,各部门就应该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让公众看到中央反腐的诚意和决心。这个问题上,不必再假装摸石头了,不必空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笼子”,不必守着笼子找笼子,早已有很多现成的制度笼子等着去启用。 比如,公众翘首期盼的一个制度笼子: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如果这个制度很快得到实施,就是一个约束权力、遏制腐败很实用的笼子。 日前,在广州市政协会议上,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递交提案呼吁推行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并率先向媒体公开自己的收入状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范松青告诉记者,希望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示能尽快实施,避免“有始无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也公开表示,如果接到通知要求公示,他会带头公示财产。此前,有好几位中央高官表示愿意公开财产,新华社采写的七常委人物特写也被解读为是家庭财产信息公开的信号。中央纪委也表示要抽查核实官员的个人事项报告。 这些都是好现象,说明在“官员财产公开制”问题上已经渐渐告别过去的“民热官冷”:一方面,民众热切期盼、热情呼吁、热烈推动,民众通过舆论喊,专家通过媒体喊,代表委员通过两会提;另一方面,官方却保持着尴尬的沉默,对舆论呼吁不回应,也有调查显示多数官员反对公开。甚至发生过很多网民主动公开自己的财产以“我脱了,轮到你了”倒逼官员公开的行为艺术——“财产公开”民众一边热,表明阻力很大,条件不成熟。而如今很多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也站出来公开支持了,说明条件已经渐渐成熟,官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基本共识。 既然条件已经初步成熟,起码应该给出个时间表了。官员财产公示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技术上需要完善,自上而下地推进也需要时间,公众能理解这方面问题。所以专家设计的各种方案中,都为改革留下了时间,并没有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可许多地方官方似乎一直没有给出时间表。过去不给,是时机还没有成熟,但现在已经成熟了,就应该给出一个时间表。3年?5年?还是10年?总得让公众有个盼头,给改革一个期限,给反腐败制度安排一种压力。 承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应该落实官员财产公示制这样现成的笼子,这也考验着决策者的反腐诚意。舆论和公众的眼睛都盯着,到底是真反腐,还是做做样子,实不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制”是一个试金石。将官员的财产置于阳光下,就是将权力置于公众的监督下。笼子早有现成的了,就看决策者什么时候把权力装到这个笼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