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湖北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化率达到53.5%,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 从全国来看,湖北地处中部,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经济开放度相比尚有距离,依靠城镇化来提升内需,对于湖北而言更显必要。从省内而言,湖北目前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之后,除了继续保持城镇化速度,更要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方能真正使得城镇化扩大内需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推动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个有序应该体现在人口转移、公共政策、资本等诸多要素的优化上。在户籍制度的背景下,关于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了鲜明的回应: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户籍制度对于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但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让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户籍制度的重大改革则势在必行。 当然,这只是城镇化的第一步,其落脚点还是在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土地补偿、社会保障制度等公共政策都要有相应的调试,以确保新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待遇和消费能力。此次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就是为此提供政策指引。只有制度上的根本变革,才有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会遇到发展瓶颈,因而,如何通过创新赢得制度红利,事关城镇化进度和质量。这方面,湖北已具有改革试点所积累的诸多优势。如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此外,如武汉江夏区东部的五里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操作模式,目前也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 对于湖北而言,凭借地理和交通的区位优势,对外可以继续联合湖南、江西等省,加快长江中上游城市群建设,对内可以充分利用“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城市化的联动发展。两方合力,既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又可为城镇化积累机制创新的机会。这个过程中既要靠政策打通,又需要依托产业和市场来构建城市化的物质基础。 其中,城市群的联动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和人口聚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既可保障农村人口转移的就业需求,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既是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也有利于加强市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对于城镇化率超过50%的湖北来说,通过城镇化扩大内需和挖潜的架构,已初具雏形。以农民为主体的城镇化工作要依托政策,大胆创新,保障城镇化各要素的有序流动。扩大内需只是城镇化的一项任务,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