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这种变革将深深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国股市的成长趋势。通过对“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双倍增”发展目标以及城镇化“新型”特征的解读,笔者将未来的经济政策归纳为“规模平稳、结构改善”。这种经济政策基调意味着中国股市较难获得来自政策规模性扩张的推动,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增长重心下移带给股票市场更多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这在经济结构转型初期会表现地尤为明显。在这种经济政策和增长趋势的环境中,中国股市长期牛市的出现既要依赖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以及引导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力量的出现,同时还需要管理层对股市进行顶层设计,即在新经济、新政策的环境中,赋予股市新的功能和新的定位。 在去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成为新时期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证券行业未来的发展创新也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要这一中心来做文章。“服务实体经济”虽为中国股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直至目前管理层却并未给出清晰的发展路径。中国股市若要分享到新时期的改革红利,则亟需来自党中央和国务院层面的顶层设计。 从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看,少有的几次长期牛市无不带着深刻的顶层设计的烙印。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国企改革不再限于经营权的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进行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现代公司制度建设。1992年到1993年A股市场迎来第一个融资高峰,每年的实际募资额由之前的10亿元左右扩大至二、三百亿元,上证指数由300点涨至800多点。1997年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摆脱困境;到2000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实现这一双重目标,国务院出台了多项加快国企改革和重组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推进企业重组上市。A股市场迎来了第二个融资高峰,每年的实际募资额跃升至900亿元左右,到2000年更是超过1500亿元,期间上证指数由900点涨至2000点。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证监会2005年9月4日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这开启了新一轮长期牛市的大门。随着大型国有银行的上市,A股市场再度迎来融资高峰,上证指数也由1200点涨至6000多点。以上三轮中国股市的长期牛市既依赖于当时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货币环境,同时也得益于管理层的制度安排,与当时加快国有企业解困、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大型银行上市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应该可以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股市功能定位的顶层设计开启了长期牛市的大门。 近一年多来,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制度变革和业务创新的加速期,但一方面距离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现有的仅仅来自证券系统内部的顶层设计的高度还不够,至少表明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国股市如何在经济转型期间发挥功能还未有明确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证券行业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根据A股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新特征,在寻找新的功能定位过程中进行主动的制度变革,变过去的“筹资”和“解困”目标下的供给导向的制度设计为需求导向的制度设计,更好地适应投资者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为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同时,优化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结构,以顺应转型期实际经济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体现出“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具优势的群体”这一基本特征。A股市场只有从调整自身定位、夯实市场基础和顺应经济需求三个角度去练好内功,才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受惠于顶层设计,从而再次开启又一轮长期牛市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