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农历岁末年关,庆功聚餐、盛宴变“剩”宴舞秀全国,而整桌、整盘未动佳肴变成垃圾的铺张浪费不仅未随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令行禁止,反而趋向隐秘化,为避外界管窥,单位餐厅奢侈聚餐和聚餐安保化等,更令铺张浪费高成本化、不透明化。 有人食不果腹,有人暴殄天物。与大量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挣扎于温饱,缺粮少菜不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而这其中最大的浪费是公款吃喝,有关调查显示浪费排名第一的是占比达92.6%的公款吃喝,令人感叹吃饭财政本质上早已是财政吃喝,而非单纯的中央地方财事权不匹配问题。 然而,公款吃喝的铺张浪费与中国粮食趋高的净进口,已形成强烈的对比。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谷物类农产品已达1398万吨,比2011年飙升156%,小麦、大米和玉米等三种主粮都出现净进口。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去年前10个月粮食进口已达6088万吨,中国粮食供需缺口和务求粮食自给率,已使其无法承载能养活2.6亿人的公款吃喝等铺张浪费。 公款吃喝备受诟病,不单是其破坏性的铺张浪费已成为通胀的主要推手,如把数亿人口粮变成生活垃圾的公款吃喝等,推高了以粮价为主的通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破坏了政府财政纪律,既加重居民税费负担,又加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口,从而使铺张浪费性公款吃喝变成纳税人“剩”宴。即用纳税人上缴税款中饱私囊的公款吃喝,最终要么增加纳税人税负,要么降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可见,浪费性公款吃喝等透射出了政府财政预算收支软约束,及公权的制度和法律失范风险。是为建国以来中央单就公款吃喝等下发多达500多个文件,却屡禁不止、见效甚微的主因。 不过,公款吃喝等只是财政软约束、制度对权力形同虚设的直接注解,当前各地政府为追求GDP政绩,上马缺乏经济社会可行性的基建等投资项目,超越经济社会可承载能力的投资项目,如同公款吃喝但更甚于公款吃喝。其一,大量低效、无效的政府和国企投资,要么最终以不良资产货币化等形式,耗损真实储蓄,抬高通胀,进而形成居民的通胀铸币税负担,要么在持续运营中成为吞噬居民所缴税费的老虎机。其二,各级政府以公权信用撬动的巨额金融杠杆,不仅直接与民争利,导致国进民退,而且泛滥的政府信用金融化,直接稀释居民真实储蓄,压低单位货币购买力,径直推高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如目前国内通胀的鲜明农产品烙印,本质上是经济社会资源过度配置到非农产业,导致农产品供给冲击;而最近非农价格的上涨,反映大量缺乏经济可行性的低效和无效政府投资,正通过各种市场通道聚敛起新通胀能量,即如果说公款吃喝带来的是数千亿财政资源浪费,那么经济建设性财政资源浪费或将带来数万亿的浪费。 因此,有关部门在警示和规制铺张浪费性公款吃喝的同时,更应重视隐匿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下的建设性财政资源浪费。而不论是规制公款吃喝还是建设型财政浪费,本质上都需通过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程序正义,把公权力驯服在制度和法律笼子,并厘清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完善政府财政预算,构建系统性的政府会计制度和地方政府破产法,强化公权信息公开披露和权力制衡,赋予新闻媒体更大的报道监督权限等,让权力在自律与他律的制度框架内做到既勤勉职守又不越界,缓解权力或隐或显支配经济社会资源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