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银监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严防信用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传染。而在此之前,央行工作会也把“防范金融风险”提到了2013年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脉相承,足见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防范和化解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2012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达1.63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比上年多2.93万亿元,增长16.7%,其中,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
不过,风险也蕴含其中。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在第十七届(2013)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今明两年金融风险将集中暴露。当前,一些金融风险隐患有所抬头,例如在地方政府换届之时,部分地区融资平台蠢蠢欲动;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有所上升。这些风险可能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动而表现出来。金融风险暴露的时间节点,主要是在今年和明年。这是由银行长期贷款的还款时点来推测的。2009年银行系统长期贷款占70%,2010年占60%多,这些贷款的集中还款期是3-5年,也就是说今明两年将是银行风险暴露的重要节点。随着债务集中到期,一些机构可能出现资金链问题,从而可能引发广泛风险。
当下,地方债务问题逐渐长期化,成为左右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并牵制着决策层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及政策的取舍。那么,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数到底是多少?目前官方还没有披露准确数据,但根据国内某大型评级机构初步测算,2011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同比约下降3%,而2012年同比大幅反弹,增速约为20%,粗略测算,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在12万亿元左右。此外,根据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的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与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杠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6%,创历史最高水平。如此高的杠杆率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了极端的脆弱和明显的衰退。庞大数据蕴藏巨大风险令人担忧,这或许也是财政部为什么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联合四部门发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再次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规范的真实意图。
近期不良贷款暴露呈现加速扩散的势头。根据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88亿元,已经连续4个季度反弹,不良贷款率为0.95%,较前两季度上升0.01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0.63%、0.65%、0.7%。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除了以上所列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不良贷款,还有“影子银行”风险不得不引起重视。新任中央委员、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在十八大召开前夕的两个月里,两度警示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这个风险既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也与现代资本市场的风险相连。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根据中金公司的估算,理财产品方面,预计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将达到7万亿元,同比增长53%。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信托资产方面,银监会非银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行业管理信托资产已经扩张至6.98万亿元。民间金融方面,2011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链条断裂,凸显出民间借贷快速发展中的一些风险。受此前风险暴露影响,预计2012年规模将有所萎缩,余额将降至3万亿元左右。即使对这三种“影子银行”简单加总,2012年末规模估计就达到约20万亿元。而中国目前GDP规模也只有约50万亿元。数量上判断,中国的“影子银行”已经十分庞大。
此外,还要警惕全球金融市场四个风险向中国传递:一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债务上限等风险将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能力;二是欧债危机存在蔓延的可能性,金融市场动荡还将持续;三是日本债务风险。在过去的10年里,日本政府一直在依靠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其在10年间的发债规模高达约14.6万亿美元,这一债务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230%,远远高出希腊的165%;四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出口下降和国际资本流向逆转的风险,这可能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