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民王小姐是某大型国企VIP客户。上个星期,她收到一条短信息,说是去宁波市一家医院就诊,可以优先安排门诊服务。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公共资源,凭什么VIP客户能享受优先服务?王小姐怀疑这条短信是假的。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该大型国企联合医院为VIP客户提供优先服务,确有其事。(1月22日《现代金报》) 过去,公立医院会如此热情地发出这样带有“推销”色彩的短信息吗?我看很难。现在。为什么有了态度的转变?这说明,市场经营的压力在驱使着医院改变观念,以前是等客户,现在变成了主动找客户。 这就好比有一天,当市场因为开放而发展繁荣后,运输成本越来越低,人们有了更多好的选择。突然,霸道十足的铁路部门就服软了,主动上门来推销运输服务?你认为,这是坏事还是好事?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这家公立医院开始主动寻求“VIP客户”,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垄断在逐渐被打破。随着医疗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但蛋糕还是一样的大。如果医院不主动转变经营作风,就很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走向萧条没落。为什么每一家公立医院,现在都在寻求“扩张”,不断在软硬件上升级改造?除了政绩驱动以外,与市场竞争激烈也大有关系。这种“VIP服务”的推出,从另一角度看也是服务升级改造的产物。
很多人总习惯地说“医疗服务是公共资源”,但这种说法可能不够全面。其实,医疗服务不可能平均地提供给每一个人。现实生活中,因为支付能力的差异,在任何时候,生了病的穷人和富人能够得到的医疗服务总是不同的。没错,生命权是平等的。但这种均等化仅仅只能体现在每个公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却不能保证所有人享受相同的医疗待遇。政府要做的是保障待遇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过去是“以药养医”占主流,因为有垄断的护航保障,医院不需要谋求发展及变化,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得到利润和福利。现在,随着医改的力度加大,垄断正在从内部开始被瓦解,公立医院之间形成了竞争格局。民营医院也正在虎视眈眈,悄悄地成长及壮大。那些过去从来不求改变的医院管理者们,现在也已经开始为病源而担心。 新医改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可以提供特需服务,但比例不得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以前,这10%的“VIP服务”供不应求,早早被订满。而今,即使顶着骂名,这家公立医院还要靠手机短信息来推销服务。至少说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出“VIP”业务,客户对服务越来越挑剔,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可能正是一个“以药养医”开始逐渐被瓦解的过程。 前几天,我带了太太去看两个不同的产科医生。一个挂的是普通的医疗服务,挂号费3元,但医生给我们开了500多元的营养品。另一个挂的是“特需服务”,挂号费50元,享受VIP服务。医生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建议,但一粒药物也没开。我本人比较接受后一种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