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市场据此陷入关于货币进一步放松的争议。撇开臆断不提,上述工具推出对稳定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不啻为积极举措。 围绕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的主要争议,聚焦在理财产品和投资标的期限错配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特征突出,大多数期限不足一年,1-3个月的产品占据发行总数的60%左右,而对应的资产标的期限普遍较长,期限错配易引致流动性风险。 其实,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本身其实无可厚非。期限错配正是银行表内经营最主要利润来源: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中活期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始终较低,而贷款结构中中长期比例整体在50%以上,活期存款和中长期贷款之间的稳定利差成为银行净息差贡献的主力。可以看出,期限错配并非影子银行的特有风险,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有效进行流动性安排。 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体系一样,将全社会的储蓄者和借款人联系起来,但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而是以与现代金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各种金融工具形式出现,打破了单一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风险承担机制。与此相适应,影子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逆转。由于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天然联系,流动性波动往往会扩大至商业银行,从而形成双向的传导机制。 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业务发展态势以及银行自身转型发展诉求,存款理财化已成事实和趋势,加大了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难度。尤其是在节假日、月末、季末等特殊时点上,资金在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转移更加频繁,资金流转速度加快加剧资金面的紧张。如何熨平资金面的波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捉襟见肘。从7天回购利率近年来波动加剧可以看出,如2009年和2010年春节前回购利率冲高至1.0%和2.8%,而2011年和2012年春节前,7天回购利率则冲高至8.2%和7.7%。 央行的SLO
工具极大缓释商业银行体系月末、季末、春节等关键时期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SLO 以 7
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一级交易商可以在每个工作日都能够主动向央行申请拆入资金,即流动性紧张时央行总能成为市场中最终流动性的提供者,
对于稳定资金面的预期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影子银行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一场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风暴山雨欲来。对影子银行来说,加强监管来堵上风险的漏洞固然必要,但建立与影子银行发展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等新监管机制也同样重要。只堵而不疏,堵了现有的影子银行,金融实体经济有可能因为流动性紧缩而受到严重打击,系统会在更加边缘的地带产生出新的资金通路,催生“影子银行的影子银行”。这将是近两年影子银行发展状况的重演。如继信托后,券商资产管理成银行信贷新的影子通道。这使监管初衷将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