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上班族”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本以为会变瘦,结果体重反而一路飙升。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等原因,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反而越来越胖,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过劳肥”。一项调查显示,62.0%的人直言身边有不少人“过劳肥”,其中19.8%的人认为“非常多”。(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从医学角度上讲,过度忙碌,睡眠势必不足,压力也会随之增大。而睡眠不足导致饥饿激素增多,让人进食过量,压力增大则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增加,再加上不规律的进食习惯和运动的匮乏,都会使人肥胖。近年来,“过劳肥”已经逐渐从无人问津的专业词汇演变为众所周知的时髦话语。“过劳肥”的背后,投射着社会现实的集成影像——迅速的社会流动,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情绪紧张压抑,精神空虚疲惫。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员工应该如何被配置、资源应该如何被利用,往往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效率。但是在效率,或者收益最大化现象背后,通常是对资源乃至“上班族”的损伤和透支。不论是加班后夜里归家的疲惫,还是节假日被工作占用的遗憾,抑或是面临工作不稳定的焦虑,职场生存的压力,通常伴随着五花八门的叹息声。 有限的资源,激烈的竞争,会从根本上扭曲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保住“饭碗”的尽职尽责也好,升值、加薪的成功欲望也罢,在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工作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人们太多的喜怒哀乐。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曾让人们认识了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人的异化。“过劳肥”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工作对生活的时空挤压和形式异化,不断刺激着老百姓关于生命与健康的敏感神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过劳肥”固然需要个体从规律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上下功夫,也离不开职场生态的改善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