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中国股市的惨弱现状,就不能只搞财务审核,而是要改变IPO成为特殊权利的现状,让IPO就像普通的菜市场一样,卖菜者自由进入,买菜者自由选购,中国证监会只需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切实履行好市场管理者与监督者的作用,就好一场针对IPO排队企业的“最严财务核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据媒体报道,此项检查效果十分显著,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排队情况显示,1月11日-1月17日期间出现了罕见的“零提交”,且还有两家公司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至此,今年以来退出IPO候审队列的企业增加到9家。对于核查可能进一步扩大的战果,有媒体如此形容:正在审核的800多家企业,可能会有300家“撤退”。 据报道,证监会此次财务核查特别强调创业板企业业绩下滑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对此,有分析称,因为2012年业绩变脸,或许是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撤回材料的原因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拟在沪深两市交易所进行IPO上市的申报企业共有876家,其中上证所主板申请公司175家,深交所主板、中小板申请企业363家,深交所创业板申请企业338家。如果因为通过财务核查,果真有300多家企业撤离IPO排队队伍,那么意味着悬在A股市场上的IPO“堰塞湖”的容量将下降超过1/3,众多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将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A股有望继续目前的反弹步伐。 中国证监会的财务突击检查或许取得了一箭双雕之效果,一是迎合了众多股民呼吁停止IPO的心理需求,“大快众股民之心”;二是,取得了“杀鸡骇猴”的作用,令一些试图通过包装上市的企业,懂得“知难而退”,主动离开IPO之队伍,堰塞湖现象或得以解决。 客观地说,中国证监会的财务突击专项检查确实有必要。近年来,确实有不少企业通过包装,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层层审核”顺利上市,然而刚刚上市不久,这些企业就会业绩变脸,令众多看好其前景的投资者呼唤上当受骗。证监会的财务审核,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上市企业的“业绩变脸症”,引导更企业健康上市。 严打已经取得阶段性效果,一部分试图通过包装、粉饰业绩的企业,因不堪“压力”,“主动撤出”排队上市之列。但是也应注意到,过度严厉的财务审核,如强调创业板企业业绩下滑一票否决的“硬指标”,也可能因为特殊经济时期的因素,错杀优秀的有真正发展潜力的企业,停止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诉求,转而到海外寻求上市。 然而,笔者认为,中国证监会的财务突击专项检查之举,或许能取得上述“好处”,但终究只是医治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狗皮膏药”,不能起到根本之作用,甚至可能强化中国证监会本已足够强势的职权,并造成中国IPO市场更高更大的新“堰塞湖”。更应该注意的是,如此严打有可能延缓真正优秀的企业IPO步伐,从而造成人为上市堵塞,形成更加不健康的上市通道。 当下,众多投资者将企业IPO视为洪水猛兽,这种观点,在股市“三高”土壤中存在、生根,然而,解铃还需系铃人。中国股市要解决市盈率奇高不下、解决投资者难以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的最根本途径,还得靠IPO,并且是更大量的IPO。因为只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中国股市之中,中国的投资者才会有更多挑选企业的机会,中国的股民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要解决中国股市的惨弱现状,就不能只搞财务审核,而是要改变IPO成为特殊权利的现状,让IPO就像普通的菜市场一样,卖菜者自由进入,买菜者自由选购,中国证监会只需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切实履行好市场管理者与监督者的作用,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