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跷跷板”效应,2012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相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增长,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由过去的“商品输出”到未来的“资本输出”,中国资本能否创造新一轮全球化红利意义更大。
数据显示,2003~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54.1%,我国从一个外商直接投资的接受大国变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国。目前,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不到2∶1。“中国资本”正在成为全球投资领域引人瞩目的力量。
尽管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五,但从存量规模上看,与传统投资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统计公报》,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3172.1亿美元,居全球第十七位。这一数字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5%,英国的18.8%,法国的20.8%,德国的22.3%,这说明我国对外投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正在大大放缓,甚至有较大的流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在14个月内已有13个月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国际资本流动正面临新的拐点。
从中长期看,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以往经济全球化中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福利、过度出口的失衡关系正在被打破。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正在开启一场旷日持久的“去杠杆化”进程,这会导致海外资本的持续回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总需求不断萎缩,我国出口部门超高速增长的黄金窗口已经过去,将大量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于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的效率开始下降。
反观中国,一直靠低价格补贴全球化红利的中国正在走上一条要素价值重估的调整之路。可以说,多年来,生产要素价格低估是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经济内外失衡和产业结构低级化的症结所在。我国以其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和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克服了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的价值洼地。然而,当前随着我国推进工资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也意味着我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这必然压缩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空间。
一些资本也会转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分流一部分流向我国等传统新兴经济体的海外资本,比如国际资本可能加大对新崛起的中小型新兴经济体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美国正在加速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奥巴马政府欲通过促进产业资本回流重组全球产业链。随着“美国制造”的强势回归,未来美国很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导致吸引全球资本规模出现趋势性放缓。未来,随着全球资本流动大格局的演变和产业布局的展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相比前30年都会放缓。
的确,相比过去,我国凭借低成本优势给外来资本带来的利润正在减少,但就此认为我国不再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吸引力也过于悲观,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受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原因是“中国需求”的巨大驱动力,中国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仍能够继续吸引全球企业。
未来,全球及中国的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资本加全球市场是否能够给中国创造新一轮的全球红利是一个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