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2013-01-21   作者:胡俞越 朱鹤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字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拐点,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外贸红利、环境红利等均已走到尽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给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将成为2013年乃至未来5年—10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而在这之中,城镇化将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城镇化是新四化的龙头

  此次提出的新四化并非另起炉灶,而是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在继承老四化的基础上指明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四位一体的新四化中,城镇化处于核心位置,是新四化的龙头。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互为保障。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撑,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城镇化建设。同时,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缓冲地带,城镇化为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空间支持和劳动力支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城镇化与信息化相互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信息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息息相关。农业现代化为推动城镇化提供剩余劳动力,城镇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

  城镇化主导经济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战略转型关键时期,面临着居民消费不足、产能过剩、收入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而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难题,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居民消费,改善居民投资结构,同时可以增加投资机会,消化过剩产能和过剩社会资本。如果按每年城镇化率增加1.2个百分点测算,十年后将有2亿农民走进城市,加上现有2.5亿农民工,未来十年城镇新增人口将接近5亿。新增城镇人口将大大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住房、家电、汽车、家具等耐用品消费,进而增加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替代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包括交通、建筑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等诸多领域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起到消化过剩资本和过剩产能的作用。
  其次,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会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工作。新市民的增加会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当前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椭圆形的收入结构。稳定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有助于社会稳定,更可以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防止中国经济出现“拉美病”。

  不能单纯提高城镇化率

  从城镇化主体来说,我国城镇化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类是当前存在于各大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俗称农民工,另一类则是未来即将由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
  截至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超过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6亿人,产业工人大军中70%以上都是农民工。这些人在城市工作,却没有充分享受工人阶级和市民待遇,是城乡之间的“夹心层”。中国的农民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当中国的农民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现代化就实现了。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最庞大的弱势群体。为何叫做民工?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是工人,身份是农民。别以为在城市里务工半年以上就是市民了,城市里的农民工并未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是一群无归的倦鸟。他们面临着“住房贵、看病难、孩子教育跟不上”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所谓的城镇人口总数在这个意义上要打一个相当大的折扣。而对于另一部分未来即将进入城市的农民来说,在没有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被城镇化”,他们就会面临既不能安居又无法乐业的困境,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城镇化并不是单纯提高城镇化率,而是要实现没有水分的城镇化,让未来的新市民“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统一化,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真正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活得有尊严、有保障。

  多项制度改革需尽快破题

  虽然城镇化作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新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仅靠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实现没有水分的城镇化,让进城农民真正成为市民,享受市民待遇,关键在于推进包括户籍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项与之相关的制度改革。
  首当其冲的是当前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社保制度不改革,单纯将农民转移到城市只是人口迁移,把农业户口改为非农户口也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与城镇化的真正含义有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卖地维持财政支出的财政制度必须改变。为避免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房吃人”的现象,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的政府财政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此外,城镇化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工作,并且安家落户成为市民,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和住房来保证新增城镇人口能够安居乐业。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因此,为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政府必须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少中小企业的各项税费,鼓励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与住房对应的则是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的保障房建设虽然增加了住房供给,但是保障房分配制度却让许多既得利益者有了进一步的套利空间。所以说,保障房建设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为了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而言之,新四化是未来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抓手,城镇化则是排在其中首位的,主导着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可以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诸多领域的发展和转变,从而实现新一轮的持续增长。然而,由于许多改革尚未破冰,许多共识也未达成,中国的城镇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第二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城镇化成地方政府上项目主方向 2013-01-21
· 从抢票神器到提高城镇化质量 2013-01-21
· 城镇化成地方政府上项目主方向 2013-01-21
· 生活服务业可成为城镇化突破口 2013-01-18
· 李克强:推进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 2013-01-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