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透视:2012的亮点与2013的隐忧
2013-01-21   作者:沈建光(作者系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2012年四季度的数据表明,政府显著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步伐及鼓励消费的政策正在产生效果。然而,由于改善的范围并不广,今年经济前景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政府驱动的增长模式下的产能过剩凸显政策难题,而建立完善市场机制的促进竞争和淘汰功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7.8%,尽管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但高于政府7.5%的目标,也优于预期。四季度经济回升强劲,同比增速7.9%,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放缓,凸显了2012年下半年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对经济拉动的作用。笔者由此将2013年GDP预测从7.8%上调为8.0%。然而,经济数据改善背后的隐忧犹存,复苏尚未有全面支撑,产能过剩、私人投资滞后、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为了维持经济继续复苏的势头,有必要继续维持政府支出的增长。
  回首2012,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特征依然鲜明:全年投资贡献了GDP增长的50.4%,而2011年这一占比为48.8%。同时,消费占到GDP的51.8%,相较2011年有所下降。外部需求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阻力,拉低了GDP增速将近0.2个百分比。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9.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10.7%,均显著高于GDP增速。此外,社会福利如养老金和医疗补贴的提高也使民生有所改善。这也支持了零售销售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亮点。
  固定资产投资12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0.6%,较11月略有下降,这可能反映了私人投资的放缓,也可能是政府投资项目大幅上升对其他投资有挤出效应。出口在2012年底出现了小高潮,12月出口同比增长14.1%,远高于11月2.9%的同比增速,月环比增12.2%。然而,其他关键数据的偏离意味着外需更为疲弱。最近几个月类别指标如出口新订单指数一直徘徊在荣枯线50左右,说明出口需求还没有大幅度回升。据中国港口协会的数据,我国主要港口对外贸易总量12月同比增速为5%,而11月是7%,上海和深圳赤湾分别下降了4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此外,运费率由于需求疲弱仍然处于低位。意味着实际出口可能高估了。特别对欧盟的出口12月同比增长2.3%,结束了2012年6月以来连续下降趋势,相较于11月18%的同比跌幅,在年底欧元区经济普遍陷入衰退时似乎难以解释。笔者的分析,这很可能是出口商全力冲击年终订单以及政府年底前完成全年出口10%目标压力两者合力的结果。
  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22至6.24之间,结束了自8月起近2%的升值趋势。在全球资本注入,如美国的QE3、而中国要保持出口竞争力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笔者估计,201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为6.20,在区间内波动会增加。
  由于在异常寒冷的天气下蔬菜价格上升,12月通胀回升至2.5%。不过,虽然中国经济开始了上行周期,鉴于温和的增速,通胀压力能得到控制,这使政府有了足够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2012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6%,大幅低于政府4%的目标,也为2013年将通胀控制在3%的幅度内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012年前11个月,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9%达10.89万亿,超过同一时期财政支出的增长。而后者同比增长17.9%达10.5万亿。按惯例,在12月财政年度结束前,财政支出会有激增,因此预计2012年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2%左右。财政部研究中心主任贾康警告说,鉴于更高的政府开支和税收改革将导致更大的财政赤字,今年中国财政赤字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而由于地方政府的支出依赖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融资,而这在今年可能面临整合,因此可能还需要更多财政预算投入。笔者判断,今年财政赤字将增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5%。由于还处在GDP的3%以下,仍在安全范围内。
  2012年中国金融环境最大的变化是“影子银行”取代了官方贷款渠道。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543亿人民币,全年8.2万亿。与此同时,12月货币供应增速降至13.8%,而11月为13.9%。然而,12月社会总融资为1.63万亿,明显高于11月1.14万亿的总融资。显见非银行融资在中国的信用体系越来越活跃:信托贷款1.3万亿,六倍于2011年2000亿的水平,公司债券由2011年1.4万亿增至2.3万亿,2012年全社会融资额达15.8万亿,相较2011年大增2.9万亿,而银行贷款占总融资比例则从2011年的58.2%下降到2012年的52.1%。
  笔者认为,直接融资大幅增长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果,但央行应规范不断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以稳定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一个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水平是必要的。据此可以判定,今年货币政策重点主要是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利率市场化。
  2012年四季度的数据表明,政府显著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步伐及鼓励消费的政策正在产生效果。然而,由于改善的范围并不广,今年经济前景仍有诸多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方面,产能过剩压制短期投资。据报,新兴产业如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和光伏电池产业产能过剩已超过70%。产能过剩不仅压低投资回报,而且会将一些制造商淘汰出市场。而大规模的裁员对消费预期和家庭收入将是巨大打击。而另一方面,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这也将有助于控制通胀。
  政府驱动的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所在,尤其地方政府投资和信贷额度没有限制。4万亿刺激计划对提振2009至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效果显著,然而,当近几个季度经济放缓时,新投产的生产能力过剩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而这样的产能过剩无法通过反周期措施如扩张性政策来解决。产能过剩也凸显政策难题,如果不抑制政府投资的冲动,则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甚至会愈演愈烈;而如果压缩产能,则经济可能会遭遇滑坡。建立完善市场机制的促进竞争和淘汰功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务院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3-01-17
· 中投再度投资英基础设施 收购希思罗机场10%权益 2012-11-01
· 南非政府计划未来15年投资465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 2012-10-22
· 世行: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巴西面临的主要挑战 2012-10-19
· 发力“稳增长”中央地方齐投基础设施 2012-09-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