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海外低成本并购的机遇。把握得当,可以大幅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应不当,却可能掉入“陷阱”。 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是从加工组装等国际分工的低价值环节,向研发、复杂零部件的设计生产、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等高附加价值环节延伸。 海外并购是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现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与市场,而且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一直以来,海外并购都是企业弥补其短板的重要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市场价值较高,海外并购在经济上未必可行。对中国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投资并购还面临着一些歧视,并购的障碍较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用两句通俗的话说,“以前不愿卖给中国企业的,现在不得不卖;以前卖得很贵的,现在不得不便宜地卖。”所以,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开展低成本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些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了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跃升。吉利汽车低成本并购了瑞典高端品牌沃尔沃,把沃尔沃的技术、品牌和中国的市场、低成本加工能力有机整合,实现了企业技术、品牌的大幅提升。中联重科并购了意大利西法公司、三一重工并购了德国的普茨迈斯特,两家企业一跃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最具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值得指出的是,海外并购并非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也有在海外并购获取技术、品牌或销售渠道的不少成功案例。对于寻求价值链突围的中国企业而言,海外并购是一条低成本、省时间的捷径。 金融危机无疑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何时出手,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出手过早,危机还在继续深化,被并购企业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可能出现“买贵了”的情况。出手晚了,被并购企业的股价快速反弹,也可能错过并购的最佳时机。 当前,海外并购的主要机会应该在欧洲。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企业价格大幅下降,但危机走势不明朗令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出手。随着欧盟一系列救助举措的出台,欧洲金融市场渐渐稳定。2012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开始大举并购欧洲企业,但并购对象主要集中于风险较低的西欧、北欧地区。 要想把握好海外并购的时机,不仅要充分了解被并购企业的情况,还要尽可能把握危机整体的走势。顺势而为,才能适时出手,不留后患。 海外并购的风险是较高的,据统计分析,真正能够较圆满实现预定目标的海外并购只有三到四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明显不足,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时,更要防范海外并购的风险。 一是要明确海外并购的目的。海外并购一定要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有利于增强竞争力,切不可仅仅因为“便宜”而开展海外并购。 二是要善于利用中介机构的服务。要利用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作好尽职调查。 三是要提高跨文化整合能力。能否实现并购目标,关键在于并购后的整合,能够把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但是,跨文化的整合绝非易事。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或推行管理的本地化,或吸引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才能实现成功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