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要确保不低于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的供地要求,是每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在规划当年用地供给时的常用表态,从表面上看,这确保了住宅用地供应量的稳定。不过笔者以为,这还不够,总量的稳定掩盖了城市间供地的不平衡。 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周边的冷寂。这些地方或是已经林立了高楼,或是塔吊夜以继日的开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人烟稀少。从目前的城市发展来看,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二三线城市。当然,一线城市的规划同样日益向外扩张,与二三线城市不同的是,一线城市有大量人口作为土地城市化的支撑。 于是,自2012年下半年土地市场恢复生机以来,就出现了热点城市土地遭遇多轮竞价,而发展前景不甚乐观的城市土地就乏人问津。 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住宅用地总供应量的稳定避免了房价整体上的大起大落,而各区域住宅供地也应有适应当地发展所需的规划。 虽然已经明确城镇化接下来的重点是人口的城镇化,但是房地产的发展却依旧紧追“城镇化”概念。从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布局来看,虽然近几年加快了迈向三四线城市的脚步,但总体上依旧比较谨慎。 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房地产的支持,但中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是人口城镇化速度落后于城市建设速度。反过来说,就是土地的城市化走在了人口城市化前面,“城市农民”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发展造成的后果。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是将这些“城市农民”彻底“城市化”,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接下来的城镇化发展重点在二三线城市,人口将向这些地方转移。在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已经领先的时候,需要放缓土地开发的脚步,从理论上应是如此,但如此进行,地方政府将会面临着财政支出的紧张。所以,二三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开拓财政收入来源的渠道,为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