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结构升级的积极动向
2013-01-14   作者: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先发地区和经济增长极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圈,形成了若干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工业化前沿地区。内陆地区也有一些中心城市和经济区获得较快发展,但总体上滞后于沿海地区。尤其是县域经济明显落后于中心城市。不仅内陆地区的县域经济如此,沿海地区的许多县域经济也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
  可见,中国工业化所导致的经济“高地”和“低地”间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而且,高地和高地之间也有许多经济不发达的“洼地”。这是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因此,中国未来工业化进程最显著的空间特征之一将是向经济腹地快速推进;中心城市经济能量的扩散效应将日渐强于对资源的吸纳效应。
  工业化向经济腹地的较快推进直接表现为产业在区域间转移的加快,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向增长的多极化、均衡化、一体化和内需化转变的趋势和要求。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必须形成更多的增长极,才能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工业化的重心有序地向经济腹地推进,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化;随着产业转移,各地区形成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包括省域中心城市与更大范围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跨省经济合作和市场一体化,以及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实现中国这一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总之,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种积极动向。
  近年来,由于产业转移加快,一些经济腹地的增长率已经高于沿海中心城市经济,区域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正在扭转。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工业化向经济腹地的推进,并不只是产业的单向迁移,而是产业分工深化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过程。这表现为:第一,不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经济腹地转移,而且,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也会向东部地区转移,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高地。
  第二,产业转移有助于形成更有效分工和紧密协同的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供应链竞争力,未来的产业竞争将从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第三,产业转移将有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产业转移在更有效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也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转移并不是在原有技术水平上的空间平移,更不是原有生产能力的搬迁。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产业在区域间转移,迁入地企业技术水平通常显著高于迁出地;更多的情况则是,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本身所需要的创新性投资过程,甚至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际产业转移的潜在风险 2012-12-10
· 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积极作用 2012-10-18
· 四川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 2012-09-18
· 产业转移新机遇 2012-08-29
·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 中国经济区域版图悄然转变 2012-08-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