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又迎春运。 2013年春运,压力大,担子重。初步预测,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34.0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6%。来势猛、头绪多、客货要兼顾、运力须统筹……这些春运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扎实解决。不过,仅仅有这样的“专业”视角,恐怕还是不够的。 2013年春运,已经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站上更高起点、扮演更重角色的城镇化。城镇化既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它使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对进城务工者这个春运客流中的“主力军”,我们要更多开动脑筋。 时下,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基调已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任务已明,但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这意味着,那些在城里还没找到安稳工作和住所的农民工兄弟,会在腊月里掰着指头计算归期,也会在正月里排起长队争相返城。一张张满含期待的车票,把涓涓细流汇成春运洪流。即便是已经在城里栖居乐业的进城务工者,也有许多人选择春节期间回乡省亲。年迈父母的期待,留守儿女的渴盼,无法落户的无奈,都会在春节这个特殊时段,给春运平添几分压力。 问题出给了城市管理者:能不能让更多进城务工者有活可干?能不能让他们真正变成“城里人”?问题也出给了农村管理者:能不能把留守老人和孩子照顾妥当,让进城务工者少些牵挂?能不能把农村土地和农业经营管理妥帖,让进城务工者安心工作?这表面上看起来与春运不甚相干,实际上却千丝万缕。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将大大减少春运压力。 外出旅行者是春运客流的另一支“主力军”。随着我国人均GDP跨过3000美元这道国际业界公认的“出游意愿迸发线”,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利用春节长假出游。这部分旅客对出行方式的舒适度要求较高,对不同交通方式顺畅接驳的期待较多,国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进展,常常会在他们的微博中找到鲜活注解。积极回应这部分旅客的出行期待,有效满足他们的出行诉求,愈显重要而紧迫。 说到底,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春运是道不折不扣的“综合题”,要求我们“跳出春运看春运”,拿出系统视角,不就事论事,不头脚分治,而是“欲流其远浚其源”,静下心来想想人们为什么要出行,这样才能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出行、更细致周到地服务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