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史无前例的针对IPO在审企业的打假行动展开,各方将目光聚焦于能否化解IPO“堰塞湖”。实际上,遏制造假与变脸之风比减少IPO数量更为重要。IPO打假的成效如何?关键看有没有对遏制造假与变脸行为起到惩戒作用。 截至上周五,IPO排队企业已达882家。对于疏通IPO“堰塞湖”,监管层采取的措施包括引导企业场外挂牌、降低H股IPO门槛、财务打假刷掉不合格企业等,即所谓的“吓退一批,分流一批”。在这些手段中,“分流一批”的作用远不及“吓退一批”。向新三板及H股市场分流的效果未必很理想,企业的自主意愿不会十分强烈。融资不能单走“独木桥”,但在巨大的圈钱与造富收益的诱惑下,企业还是最为盼望登陆主板、创业板及中小板。正因为此,新股IPO从浙江世宝去年9月28日招股、10月26日网上发行以来“搁浅”,但在审公司的排队数量仍不断增多。截至去年11月8日是792家,两个月时间里又新增近百家。按目前的趋势,IPO排队突破900家将近在眼前。 真正有助于疏通IPO“堰塞湖”的手段是打假并严惩,把造假与变脸的“南郭先生”请出局。同时,形成有效的惩戒作用,让在审队伍以外的“南郭先生”不敢随便打IPO的主意。业内已猜测在审的
“南郭先生”数量不少,因业绩变脸而被“吓退”的公司或将有一大批。证监会日前召开的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明确,“若创业板首发公司2012年度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应尽快撤回发行上市申请。”由此,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在审的创业板公司估计有四至五成因业绩下滑而被迫撤回发行申请。如果再算上非业绩原因被中止审查等因素,目前排队的企业至少会有400家最终被迫撤回发行申请或者被中止审查。 若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被“吓退”,此次IPO打假称得上有一定力度。然而,IPO打假不能只是掀起一时的风暴,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遏制A股市场上的造假与变脸之风。否则,针对现有800多家在审公司的专项检查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吓退一批”之后还会冒出新的一批,IPO“堰塞湖”总量的化解难以乐观。 监管部门表态了不少
“狠话”,例如,创业板部主任冯鹤年指出:“对于招股前业绩变化而隐瞒不报的将加大处罚力度。今后如有再犯,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给机构警示函、给个人三个月不受理的监管措施,肯定会比现在的处罚重得多。”对此,投资者期盼严惩不仅仅是警告,而在此次IPO打假行动中明显体现。如果没有严惩,再多核查也只是走过场,A股市场还是难以摆脱造假、变脸及圈钱之祸。 两次闯红灯扣12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并参加科目一考试。正因为对闯红灯严惩不留情面,处罚之痛超过以前的单纯罚款,新交规的惩戒作用有目共睹。投资者不禁要问:监管部门为IPO打假配套的处罚力度,能否产生超过新交规的惩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