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经营区域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意识到人才的本土化和同质化成为异地布局的致命短板,一些银行出现了派驻异地人员水土不服的症状,导致业务开展屡屡受限,各种矛盾不断升级。于是,城商行大开延揽人才之门,用优厚的薪酬待遇、灵活的人才政策、畅通的晋升通道等条件为所需人才描绘了一幅绚丽夺目的职业蓝图,在光芒之下,国有大行和外资银行的专业人才、监管机构干部、名校的优秀毕业生,纷纷加入。这些人才带来的客户资源、专业技能、管理理念、准入便利,铸造了城市商业银行新的发展引擎,助力城市商业银行走上一条发展的捷径之路,轻松分享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蛋糕。 然而,不少“下嫁”城市商业银行的人才并没有因为付出而得到重用,当他们踌躇满怀抱定与新东家共生共荣的时候,根深蒂固“近亲繁殖”文化、“唯亲是举”的思维却让他们冷了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近亲”们无所谓才德,但凭借纯正的地方血缘就可以坐享成果,而昔日的人才或被弃之如敝履,或被歧视贬抑,甚至被视为肘腋之患。 中国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大多由城市信用社发展而来,共同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如纽带般连接了创业者们的几代人,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权贵亲友也不乏其人,使得决策者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方面不可能无视各色各样的关系链条,但是,如果一味固守强烈的门户观念,完全以个人情感好恶为尺度,以亲疏远近为标准,以“近亲繁殖”为干部任用的定式,如何能在良莠混杂的人群中认其智愚、识其贤愚、端其良秀,让藏龙腾飞,让蛟龙越海呢?又如何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其心,万善出”的企业氛围呢? 近几年,虽然城商行的区域性扩张高歌猛进,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市场份额、严重的地域集中度、激进的资产负债表等正在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软肋,受限于项目选择的劣势地位,直接或间接的投向房地产、平台类贷款、规模不相匹配的表外业务未来或将演变成颇具杀伤力的流动性陷阱,这恰为觊觎地方资源和稀缺金融拍照的大型银行提供了吞噬和并购小型银行的机遇。 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整利率浮动区间,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同时,也意味着未来银行业在价格领域的竞争进入到比较残酷的阶段。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盛松成司长认为:“未来利率管制放开后,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大型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而中小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为了维持盈利水平,可能扩大发放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在上述背景下,如果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指标大幅下滑,引发信用质量下降,广大客户和储户的信心将遭受严重的打击,那么,城市商业银行将无法逃脱被并购的命运,当最严峻的生存危机来临的时候,决策者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够从容面对呢?竞争优势的培育、细分市场的构建、灵活多元的人才制度、有容乃大的企业文化都将成为决策者们必修项目,当然,最考验他们雅量和胸怀的当是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