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素助今年期货市场大发展
2013-01-10   作者:胡俞越 朱鹤(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字号
  进入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依然处在下行周期,美国财政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加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促消费、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诸多经济政策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当前大宗商品的供求结构。在国内外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随之加大。此时,期货及其相关衍生产品作为管理国民经济风险的基础工具,其重要性进一步凸现出来。
  国际期货市场在2012年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其中包括港交所成功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以及年底美国洲际交易所与纽约泛欧交易所达成初步的并购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下,蛰伏了20年的中国期货市场在2012年在品种数量、业务范围、行业结构和监管理念等各层面的一系列创新均已破题,展望2013年,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期货市场将在此基础上迎来一场大发展和大变革,期货市场创新已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首先,国债、原油、铁矿石期货等新品种呼之欲出,提升我国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力。国债期货的推出将意味着中国期货市场“金融期货”时代的真正到来。届时,银行作为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必然将利用国债期货管理巨大的利率风险。而原油作为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和战略资源,原油期货在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上将首次尝试引入境外投资者。如此一来,当前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会因为银行和境外投资者的参与而发生重大改变。
  依托中国内地的强大需求,港交所收购斥资13.88亿英镑收购LME彰显出志在必得的底气。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大背景下,港交所成功收购LME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世界有色金属市场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能够有针对性的推出新品种和新业务。如此一来,港交所将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内外呼应的良性互动,伴随二者联系的加深,有助于降低跨市交易成本,促进国内相关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话语权。
  其次,业务创新为期货公司IPO创造了良好条件,期货公司IPO将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开闸放水,过去靠天吃饭的期货公司将从单一手续费竞争中走出来,一批人才聚集、服务优良、能为客户创造持续收益的期货公司将脱颖而出,并通过IPO上市的方式继续做大做强。这将加剧它们之间的错位竞争和分化,实现行业内的并购重组。
  除此之外,境外代理业务、代理发行基金业务等一系列创新业务也将陆续浮出水面,将进一步扩大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从而彻底改变期货公司懂期货却不做期货的尴尬局面,这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的分化,商业银行或将首次进入期货行业。
  再次,品种和业务的创新将改变期货行业人才结构,五大人才团队和六类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各大期货公司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期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期货公司亟需打造以经营团队、管理团队、交易团队、研发团队和信息技术团队为核心的期货公司人才团队。与此同时,在品种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的发展前景下,那些既精通商品期货又熟悉金融期货、既精通期货又熟悉现货、既精通内盘又熟悉外盘、既精通期货又熟悉期权、既精通期货又熟悉OTC衍生品、既精通风险管理又熟悉财富管理的六类复合型人才必然是各大期货公司争先抢夺的对象,期货行业人才结构将发生本质改变。
  最后,监管理念的变革将促进期货行业的发展,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期货及其相关衍生品作为国家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必不可少,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现代市场体系由现货市场、中远期的OTC市场、场内的期货与期权市场构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的根基部分是市场体系的基础——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诞生在发达的现货与中远期市场基础之上,是市场的高级组织形式,处于市场体系的金字塔塔尖部分;中远期市场又是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整个金字塔体系的塔身部分。通过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此类市场为连接期货与现货市场搭建了一座稳固而可靠的桥梁,多层次的衍生品市场体系的金字塔架构渐趋明朗。在我国,三个层次的市场体系都不健全、都不完善,需要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中国资本市场需要OTC市场,中国商品衍生品市场同样也需要OTC市场。尽快建立起包括远期、调期、期权在内的OTC市场体系。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场内与场外互动、境内与境外互动、期货与现货互动、商品与金融互动、期货与期权互动、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互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2012年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年,纵观全年期货市场的发展,却让人感到“年初雷声大,年末雨点小”。期盼中国积蓄了20年力量的中国期货市场能在2013年厚积薄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期货市场大发展更须注重“三公”建设 2012-12-27
· [期货博客]国内期货市场冲高回落 2012-12-21
· 期货市场面临技术性回调压力 2012-12-14
· 加快期货市场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 2012-11-09
· 证监会: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创新机制完善和建立 2012-11-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