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下称《上交所现金分红指引》)于1月7日出炉。一系列“非强制”的制度安排,旨在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建立“持续、稳定、科学和透明的现金分红机制”。面对融资与回报严重失衡的现状,投资者心生期待:制度的约束和鼓励,能否让上市公司变得慷慨?(1月9日《国际金融报》)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但是,A股市场中,“现金奶牛”属于稀有动物,“铁公鸡”却有些泛滥。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报告》显示,有1589家(占总样本68.26%)上市公司未实施现金分红。而上一年度则是1070家,占总样本53.79%。中国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然而,从过去10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情况来看,就连中国石化、工商银行这些“巨无霸”的分红比例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如,2012年现金股利支付率的平均值即由上年度的16.73%下降到13.75%。对投资者来说,这微不足道的现金分红还不及一年存款利率。 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间,A股分红1.95万亿,融资3.15万亿,股民们净贡献1.2万亿。两相比较,难怪股市被称为“抽水机”了。当然,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少分红也有自己的难处。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虽实现了盈利,但还处在发展阶段,对现金的需求当然越多越好。对部分投资者来说,投机心理使其把股市当作赌场,“捞一把就跑”,从没想过把“炒股”当作“投资”来经营。有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在选择股票时不会考虑公司的分红情况,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考虑过持有股票靠分红盈利。当然,上市公司不分红,还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体制,以及上市公司没有尽到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有关。 投资者的投资不仅仅要求市场信息均衡,还必须做到投资要有回报。在美国,上市公司不但必须分红,而且不是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而是以一个季度为周期分红。因为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分红高于银行利息回报,所以,股市越跌,投资者买得越多,而投资者买得越多,就越能稳定市场,稳定经济。从这个层面上看,《上交所现金分红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在章程中明确现金分红相对于股票股利在利润分配方式中的优先顺序,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是必须的。但是,单纯的鼓励未必会使上市公司主动分红。如果鼓励分红不能满足股东的现金分红需求,股利分红制度还不如没有。笔者以为,督促“铁公鸡”分红,必须强化分红制度的刚性,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