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股发行(IPO)企业财务检查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预计这一次的IPO整风运动将不仅仅解决882家待发企业“堰塞湖”难题,亦会塑造新一轮A股融资市场新氛围。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了解,监管机构除了要求中介机构在三个月内完成对IPO企业的自查以外,还会进一步抽查、复核和现场检查。 本次财务检查亦会采用专业的手段和方法,强调“重点核查事项”,包括对企业的自我交易,虚构工商注册信息,以及私下利益交换、与客户或供应商串通、关联方代付成本费用、是否与关联方共用采购或销售渠道,乃至是否与关联方办公场所很近、低价使用等都列入重点核查的内容。另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衔接”的方面也是审核重点,包括对“产量与水、电量的匹配,销量与运费的匹配,产量与销量、存货的匹配,毛利率的波动与工艺改进、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匹配,利润增长高于收入增幅与行业背离,真实的报表数据、虚假的盈利能力”等内容。 而更有新意的是,监管机构鼓励中介采用非常规的审计方法来面谈企业高管。关注上市公司管理层不诚实的表现,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甚至动用美国FBI的读心术,超过常见的审计手段。 诚然,新股发行环节的监管极其重要,但同时,对存量企业的监管尤其是对大小非减持和恶意圈钱的监管也应该加强。有数据表明,2012年共有329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股份遭高管减持,累计减持量为7.23亿股,套现金额合计98.85亿元,而全年深沪主板仅88家公司被减持,减持量为2.26亿股,套现金额为14.5亿元。更有数据表明,去年12月至今,两市已有超过110家上市公司约140位高管辞职。其中,深市发生高管辞职的上市公司数量更是超过80家,占两市高管辞职上市公司总数的7成以上。有研究表明,高管的突然辞职与其股票套现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因此,未来除了对新发行公司质量做好监管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已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监控和惩罚,防范股东恶意减持危及股市长期发展基石,更要防止大小非减持和圈钱上市行为的重复出现。 如果企业上市的初衷只是为了圈钱和套现,那么,这样的市场就很难为中小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只有投资者利益得到保护,才能减少市场信心受到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