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在8日发布的《国家健康报告》中提到,作为“劳动生产型”国家,中国每年被国际资本抽走的财富相当于GDP的60%左右。
上述数据是否准确、研究及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尚待考证,但其反映的外资、外企与国内资本、国内企业协调发展问题却值得重视。
外资、外企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否认,但一些地方、行业在引进外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行业外资比例过大,甚至占据强势主导地位,而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只能吃跨国资本的“剩饭”;个别跨国资本为追逐利润,将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转移到我国;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失调也与跨国资本比重过大不无关系,出口型比重过大的经济结构就与跨国资本密切相关,据统计,在我国出口产值中外资企业占60%以上;跨国资本在产品定价、召回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歧视行为也时有发生。
引进外资、外企的目的在于解决我国阶段性资本短缺问题,最终目标则是引领本土企业快速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使得经济快速发展收获的财富惠及本土企业和国民,所以,必须让内外资协调发展。
实际上,上述问题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分配问题:资本在分配中拿走的利润太多太高,劳动力得到的回报太少太低。过去30年来,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二者关系有所失衡。这提醒我们,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资本所得过高过多的状况,同时提高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的使用代价,变“引资”为“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