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挤压着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和诸多不确定因素,2013年发达国家只能继续推行紧缩财政政策与超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各国将继续削减财政赤字。虽然欧元区财政赤字在过去两年有所下降,但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仍然在上升,迫使大多数成员国不得不继续执行将财政赤字占GDP比率每年至少减少0.5%的协议。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和面临债务压力的西班牙等国,需要执行财政紧缩的幅度更大。为了减缓财政紧缩与经济衰退之间的恶性循环,欧盟同意放松一些国家的赤字调整目标,但财政紧缩的趋势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即使暂时避免了财政悬崖,在今后几年税率仍将逐步上升,联邦政府在2013年支出仍将会明显下降。面临世界上最高的政府债务与GDP比重和庞大财政赤字,日本不得不继续扩大征税范围,并提高税率。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仍然将以量化宽松为主。欧美和日本中央银行将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不断扩大从资本市场购买长期证券的规模,以此来增加银行系统流动性,压低政府债券利率,从而降低政府、居民和企业的信贷成本,刺激需求。欧美新一轮量化宽松没有像以往那样设定购买长期证券的总量和期限,而是采取开放式的做法。这样既表明了中央银行稳定金融市场的决心,又为货币政策在未来的适时调整提供了灵活性。 不久前,美联储宣布将6.5%的失业率和2.5%的通货膨胀率一起作为货币政策的定量目标,日本政府也希望日本央行效仿,在金融界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一贯主张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换取低失业率的人士,欢呼货币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但持不同观点者认为,以失业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定量目标只是美联储的无奈之举。一方面,银行业迟迟无法恢复正常的信贷功能,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又被党派政治所绑架,美联储只能以此来为银行和国会赢得时间。失业问题,特别是结构性的失业问题,不可能由货币政策来解决。更有反对声音认为,量化宽松正在摧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过去20多年为稳定通货膨胀而建立的信誉和政治独立性,势必后患无穷。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明显的共同趋势,政策空间也不尽相同。一些新兴经济体正在采取积极政策阻止经济增长的进一步下滑。中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拉美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的组合,而印度则因为通货膨胀和财政及对外账户双赤字而面临有限的政策空间。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更大。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之间在量化宽松上配合默契,但无视量化宽松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管控这一负面冲击将是新兴经济体今年面临的一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