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8.68吨苯胺泄漏到海河水系的浊漳河,威胁到下游河北邯郸、河南安阳饮用水水源。公开资料显示,山西早在2008年就投资8.5亿多元建立全国第一个“监控合一”的省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并投入使用。山西省环保厅拒绝回应为何这套系统未能防范并及时发现事故。(1月8日人民网) 若要理清细节、划分责任,只需开诚布公、真诚面对即可。须知,若有心于此,出具调查报告、以行动向公众致歉,并不是什么技术难题。但时至今日,安全问题反倒有事态扩大倾向:先是置之不理,后是迟报。如今,在舆论更多疑问之下,当被问及更多细节时,有关方面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而是文过饰非,罔顾左右而言他、甚至直白的拒绝回应。 新闻里说得很清楚:8.68吨有毒化工中间体苯胺,要泄漏到饮用水水源,至少需要突破分流阀、每2小时一次的例行排查、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这4道软硬件“阀门”。如果说,官方道歉回应迟报质疑,是针对分流阀、例行排查,那目前自然已演到“第二季”:即,斥资甚多的在线监控为何失效,为什么没有及时的应急预案? 仅仅是一句“对危害估计不足”,是无法直面疑问的。公众所需,是对技术问题的直面回应,是事后处理的透明公开。比如,单纯以在线监控和应急预案来看,当地政府有着不可推卸之责:比如,早在2008年,山西就投资8.5亿多元建立全国第一个“监控合一”的省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而这一次,事发的“天脊化工”正在监控范围内,那为何环保厅在事故第五天才知晓情况? 一项耗资8亿多的监控系统,其重量不言而喻。抛开耗资问题,这项工程当初轰轰烈烈、号称“全国第一”,为何在事故来临时失效,理所当然会被质疑。显然,当地回应含糊不清,只会让疑问更甚:迟报或拒绝回应,早已被证明是愚蠢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