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新规,宣布放宽对全球银行业流动性的要求,被认为是银行对监管的胜利。从2015年到2019年,监管机构一下子给了银行业4年的喘息空间。尽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一再表示,放松流动性限制,是出于实现经济增长的考虑,但无可否认的是,监管机构在与银行业的博弈之中再度落败了。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银行监管机构就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全球银行业的监管,而其中提高对银行资本要求更是核心。然而,新的监管标准的出炉也令银行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开始升温。而截至目前,监管机构似乎并没有占据上风,作出的妥协或让步已不是一次、两次而已。 去年11月,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及美国通货监理局联合宣布,美国将不会如期试行从2013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巴塞尔协议三》。而且,这三家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并未提出《巴塞尔协议三》将推迟至何时实施的具体期限,只是称“将尽可能快地推动完成修改在6月份时制定的意见稿”。 而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之所以推迟实施《巴塞尔协议三》的原因就是因为来自银行业的抱怨和批评。美国大型银行认为,新规则在强迫他们持有额外资本金方面太过严厉,而小型银行则抱怨说,遵守这些规则可能带来额外的成本,可能伤害他们的放贷能力,不利于美国经济复苏。 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他们向银行业作出妥协或让步之时,“伤害银行放贷能力进而不利于经济复苏”这一说法成了普适的理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监督小组负责人,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在1月6日新规推出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银行监管历史上,这是第一次针对全球银行流动性达成的最低标准。” 默文·金的理由是,“新的流动性标准将不会阻碍银行系统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不可否认,监管机构给出的理由是成立的,并且是显而易见的。要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覆盖率,银行自然需要提计更多的资金用于满足要求,而在资金总量无法快速有效扩大的前提下,银行普遍采取的措施便是惜贷。显然,“惜贷”两字已经成为银行业监管机构博弈的最大筹码,也成功绑架了监管机构。然而,在监管机构对银行业作出让步之后,银行业是否真的能积极放贷以支持经济? 其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金融业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秉性。很多时候,银行只要一句“风险控制需要”就能将大批真正需求资金来“过冬”或“救命”的企业拒之门外,且理由正当,无可指责。那么,监管机构在给予银行业更多喘息之机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对银行业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从而真正落实之所以松绑银行的目的呢? 而另一个问题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真的缺钱吗?是因为缺钱才导致经济无法复苏吗?在美联储、日本央行、欧央行等各大主要央行均大力开动印钞机的情况下,情况并非如此。横在经济复苏路上更大的绊脚石并不是缺钱,而且人们不愿意用钱或不知道如何用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