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募捐遇冷倒逼慈善“疗伤”
2013-01-08   作者:佘宗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1月7日,两则关于慈善的新闻引人关注:2012年11月,广东省慈善总会联合媒体发起公益行动,号召为西部山区孩子捐款捐书,然而募捐30天,仅收到100元。(1月7日《工人日报》)1月6日,儿慈会13项基金被指从未捐助,儿慈会对此回应,因官网改版,信息还在填写中。(1月7日《新京报》)
  30天募捐100元,无疑是种尴尬的写照。募捐遇冷,是因民众吝啬?其实不然,每逢灾祸来袭,人们便慷慨解囊,已证伪了“爱心矿藏匮乏”的说法。只能说,这场公益募捐没能激活潜藏人心的慈善能量。
  意在济贫的募捐,遭遇民众“捂紧腰包”,不排除其宣传面偏窄、处于非灾祸的时间节点等因素,可毋庸讳言的是,它跟官方慈善机构的信誉滑坡有关。正因募捐机构难为公众所信任,所以无以汇聚爱心暖流。
  义捐不受待见,这并非首例。去年8月,深圳绿基会发动义捐活动,称获捐资金将用于城市景观林带建设,结果也遭到一边倒的抵制。“拒捐”成为民众的默契,与其说是慈善气候欠佳,不如归结为,这类募捐难以调动民众的行善热情。
  而儿慈会13项资金显示“零捐助”,受到一片质疑,也佐证了官方主导的慈善的窘境:因运作暗箱化,抑或善款流向不明,导致它动辄得咎。尽管“官网改版”的解释或许属实,可它的公信力下跌,却是不争事实。
  应该说,官方慈善的公信力困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负面形象叠集的恶果。从郭美美事件到善款发霉,它俨然掉进“丑闻烘烤——舆论诟病”的循环,损害了自身公信,也冷却了民众的爱心热度。《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就显示,我国慈善业“年度透明指数”为45.1分,与人们期待相差甚远。
  在此情境下,募捐遇冷,也是为公信危机“偿债”。拒捐成人们的道德选择,正是对慈善现状的不满,是种迂回的监督诉求表达——慈善信息不够透明,行政主导下的慈善运作效率低下,慈善下指标摊派,“雁过拔毛”式的利益攫取等沉疴,都在消解着慈善的感召力,都亟须纠偏。而网友爆料,将儿慈会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也是对慈善运筹的积极监督。“在场的监督”,是对慈善机构规范运作的倒逼。
  慈善业的“内伤未愈”,确需刮骨疗毒。事实上,基于官方慈善的信誉流失,政策性救赎也在日益迈进:前不久,民政部等要求慈善机构公开善款来源去向;北京还拟建统一的慈善信息化平台,规定慈善机构不及时公开最高罚3万。制度补全,有助于慈善业信誉空格的填补:当善款不再在“闭门操作”中成谜,运作效率得以提升,慈善机构去“行政化”的步子也日趋稳健,慈善解冻,就不会遥远。
  募捐遇冷,映衬了官方慈善的窘迫,但它未必全是坏事——“危”也是“机”,若慈善机构亡羊之后,自觉补牢,恪守价值序列,早些责任归位,聚拢信任资源并非难事。换言之,当慈善业脱胎换骨,烙上“责任”印记,募捐善举与社会爱心喷发之间,也就能找到无缝的对接路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募捐遇冷是为公信危机“偿债” 2013-01-08
· 多少零钱募捐箱里的善款正在长毛? 2012-12-27
· 基金会参与突发事件募捐须专项审计 2012-01-13
· 公开透明才能赢得“募捐市场” 2011-08-02
· 辽宁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心系汶川”募捐活动 2008-05-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