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13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456”门槛已成为历史。中国证监会为企业境外上市开辟的一条顺畅大路赫然呈现在眼前,走还是不走,完全由企业自主选择,前面已没有了束缚。但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是这条路该如何走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2013年1月1日起,《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正式实施。这个指引进一步放宽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条件,简化审核程序,提高监管效率。《指引》的出台不仅疏通了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渠道,也被业内认为是为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扇融资的大门。因为之前的“456”限制了很多中小企业到境外上市,也造成很多中小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而间接上市。 可以说,取消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财务门槛,是监管层为企业开辟的一条“大路”,但是,能否在这条大路上顺利前行,还需要企业在迈上大路前先练好内功,看清方向,熟悉规则。 境外市场虽然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但对于企业的持续监管要求更严,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可能更高。一旦企业出现不诚信,将面对的惩罚也更加严苛。企业赴境外上市,不应仅将其视为一种融资手段,应该同时将其作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良好机遇。 去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的诚信危机仍然使我们记忆深刻。这场危机给业界带来警示是:中国企业在决定跨入国际资本市场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练好内功,才能更好地迎接资本市场的洗礼! 对于正在计划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自问:企业去上市之前,是否准备好了?企业如何定位?企业的高附加值在哪里?市场竞争情况如何?企业的财务状况、增长性、可行性如何?管理层的素质和诚信如何?还必须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上市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监管要求,熟悉国外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才能应对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境外市场、特别是香港市场,对于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对于将要面对的现代管理制度的洗礼需要有心理准备。 此外,中国企业在未来赴境外上市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熟悉国际规则,熟悉当地的法规和监管要求。如果本身的正常经营和资本运作没有问题,企业的自身价值最终也会为当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所认同。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在哪里,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都是其是否能得到投资者青睐的关键,也是企业首先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