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1日晚就参议院通过的避免“财政悬崖”协议表决,最终以257票支持、167票反对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后签署协议使之具备法律效力。不过奥巴马也承认,通过协议只是暂时解决燃眉之急,美国经济还有更多问题等待处理。
据美国税务政策研究中心估计,大约77%家庭2013年联邦税负仍将加重。因为尽管只有不到1%家庭所得税率上升,但工资税上升却涉及几乎所有工薪族。税务政策中心估计,年收入4万到5万美元家庭2013年平均加税579美元,年收入5万到7.5万家庭平均加税822美元。协议没有解决2个月后可能引起灾难性违约的国债上限问题。协议也没有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相反,新工资税政策将使问题恶化。 看来,无论是政府开支还是民间消费,美国还是需要从量入为出这样的根子上入手解决问题。过度的负债无疑会压垮个人,也会压垮政府和美元。货币政策这样的魔杖,终究是术,不是道。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 同样,金融的目的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没有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是无本之木,就如同香港的资本市场必须背靠中国大陆,而英国退出欧盟的威胁也必将导致伦敦资本市场的削弱。危机也充分说明,不能提供良好回报的资本市场不可能有持续良好的表现。美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将制造业和工作机会往国外转移,这样的空心化对其资本市场无疑会有负面影响。美国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扭转。美国金融业的独特地位更是产生了众多不容易监管的灰色领域,金融资本的投机性和短期性导致无限扩大杠杆率和表外资产,使危机周而复始,反而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刊物近日报道,德国经济的成功,众多原因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一是德国市场开放程度在西方国家相对有限,德国企业可以从容应对外来竞争,德国大部分企业是责任有限公司而非股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减缓了外来资金购买意愿和动力。二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金融资本家的胃口要小得多,金融市场和虚拟经济未受到社会民众狂热的青睐和推崇,德国企业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业领域而非金融领域。 德国有众多世代相传的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做精做强。笔者接触过的一个德国家族公司,就是100多年专门制作橡胶密封件,销售额也能达到几十亿欧元。股东和管理层也不热衷于上市圈钱暴富和急速扩张,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为顾客提供价值,将每年的大部分盈余用于长期发展。众多家族股东只获得少量分红,较为高级的经理人出差也不住五星饭店和坐头等舱,企业也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中得到市场认可和长久发展。众多知名的德国品牌无疑带来了丰厚的品牌溢价。 美国和德国的经验教训,无疑给我们未来的产业发展和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