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去年前11个月,全国民间投资占社会投资比重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约2个百分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今年,在外需不足,内需提振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投资仍将担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力促进民间投资,既是激发经济活力的需要,更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专家认为,撬动民间投资不是一时应急之需,而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大战略,既要有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也要有体制机制的强力保障,要有整体的系统的硬措施,而不能仅在原有管理办法和政策上“打补丁”。
专家认为,当前经济虽出现温和回升势头,但仍处在内需乏力、外需不足的环境之中,投资仍然是201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民间投资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预计2012年外贸增速为6%,远低于年初定下的10%的增长目标。业内分析,全球性增长乏力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2013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一方面要加速外贸发展方式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把握其他增长动力以应对外需市场萎缩。
国内方面,扩大内需战略与收入分配改革的尚未全面落实推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仍需要一段时间发酵。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认为,受房地产调控、产能过剩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全年保增长任务艰巨。他认为,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民间投资,推进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实体经济,将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经济学家辜胜阻强调,民间投资接力政府公共投资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分析认为,政府公共投资虽然具有“力挽狂澜”的显著作用力,但随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效果难以持久。政府投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和经济过热,最终会加剧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学者指出,政府主导型投资容易导致行业垄断,滋生腐败,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专家表示,民间投资相较政府投资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二是产权清晰,效率较高;三是占全社会投资份额大,潜力显著;四是创业创新作用明显。民间投资是保就业保民生的主渠道,能够释放实体经济活力,缺乏民间投资的增长势必基础不牢、根基不稳。
自2010年5月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在激活民间资本方面已前进了一大步。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金融、能源、医疗卫生、农田水利、市政公用事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提振了民间投资的发展信心。
然而,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仍存在一些制度和落实上的问题。一些地区的民营企业得不到与国有企业的同等待遇,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垄断行业对民间投资的开放力度仍然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共十八大后的改革应着眼于降低管制行业的准入门槛,打破垄断。
全面破除体制障碍,系统完善制度保障。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资本市场被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所垄断,其行为不完全由市场经济的信号决定,这是金融体制改革首先应该解决的。还要完善区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建设,降低贷款成本。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提出,更进一步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功夫应在银行系统之外。2012年公司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在2013年会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势头,并对社会融资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市场亟待建立债券评级系统,以构建进入和淘汰的规则。
辜胜阻认为,一要加大对民企的创新扶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二要构建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提高投资回报率。三要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