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我们理解,这个总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应当不是只管一年的战术布置,而是至少要管十年的战略部署。放眼十年,有五大看点让人心潮澎湃。第一,中国经济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GDP翻番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第二,中华民族有可能实现全面复兴,彻底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国际格局,中国在世界再平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三,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第四,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执政经验更加丰富;第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局已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也就是说,十年之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完毕,总体规划实施,改革按照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 也就是说,今后的改革不会局限于从下往上,而是上下贯通;不会局限于细枝末节,而是通盘考虑;不仅仅是号召,而是配套有具体的操作和步骤。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牛鼻子,以此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并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根本的任务。2012年10月国务院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从1980年代农村改革、民企发展到1990年代国企抓大放小,再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直至今天的众多领域取消行政审批,这条改革思路是明确的、一贯的。 其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当通过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主导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使得各种所有制主体都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生产更多的财富。 而在分配领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市场保证效率,政府保证公平。市场提供初次分配,通过劳动报酬的高低不同实现了效率优先。但政府在初次分配上也不是绝对无为而治,而是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就业,从而让初次分配更多地普惠于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如果失业率居高不下,建成小康甚至是社会稳定将无从谈起。当然,还要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报酬。这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同工同酬等措施来实现。 政府通过二次分配保证社会公平,这可以通过合理的财税制度来实现。当前社会贫富悬殊比较大,下一步可以调整财税制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同时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并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最后,还要对垄断企业加强监管,限制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入。 国企垄断是个老问题,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它占用了不该占用的过多的社会资源,同时也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责任。要破除垄断,就要两方面同时松绑,让国企和民企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真正打破横在国企、民企之间的玻璃门。所以,国企要回归国有企业的真正属性:国企是全民所有的企业,盈利要全民共享;或者说,国企全民所有,要通过分享红利来体现,而不是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实现。国企分红具体方式就很多了,比如红利直接上缴财政,由财政进行转移支付,增加公共支出;上市部分股权可以划拨到社保基金,因为社保也是全民的社保,以替代分红,等等。 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扩大内需战略的成败,关系到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意义重大。但收入分配改革牵涉因素很多,如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的职能、财税制度、国企改革等,需要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现在更须政府花费精力注意协调的是,既要保证经济一定速度的发展,又能确保各个主体的承受能力。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第二个十年以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就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总体上说,是人均收入提高了,但承受能力下降了。经济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效率、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来解决;但观念上的变化、民主诉求上的变化,只有通过建立现代政治文明来实现。这也属于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内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