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移动用户已突破11亿,这是一个人们离不开手机的时代。对于不少人而言,没有手机,生活就面临一定困难。手机不在身边,就变得有点坐立不安。 当手机对人们具有如此高“黏度”的时候,也就不难想象,那些垃圾短信、推销电话、诈骗信息对人们会产生多大的滋扰。可以说,面对这些短信、来电,所有人都会在信息提示音的驱使下去看去接听,但所有人除了很气愤不听完就挂断之外,别无他法。 对于某些推销者来说,这种“不礼貌”的挂断,还会遭受“彪悍式”的骚扰。我就曾对一来电推销者说声“不需要,谢谢”即挂断,不成想彼复来电,不堪其扰再次接听,对方开口就说“先生,我觉得你需要!”再次挂断,再次来电,如是者三,让人无法工作,才想起可以关掉铃声,任其自觉无趣而罢。 中国网络不良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报告显示,2012年下半年手机短信息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7条。然而,对于那些个人信息泄露的手机用户而言,每天收到的垃圾信息、推销来电就可能达十数次。当亿万手机用户陷身垃圾信息之境,这信息生活的品质委实有点不佳。 防止公众受垃圾信息的滋扰有多种办法,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刚性的法律保护。此次全国人大对网络信息保护进行立法,北京即将出台手机实名制管理规定,目的就是为公众建起制度防护网。 如果说,“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这样的法条,将使信息推销者面临法律的惩处,那么手机实名制将为这种惩处提供迅速的精确指向。信息推销者尤其是诈骗者使用的都是非实名手机,取证往往面临一定困难,不实名则容易出现法律难以落实的困境。 手机实名还有一样好处,就是从源头上减少一些人的信息滋扰动机。当他们意识到,那种频繁的信息骚扰会面临公众的控告,有关部门将会迅速按图索骥找上门来时,他们就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停止骚扰,要么就为此付出代价。有了这一层无形的制约,信息推销者、诈骗者就不会如此猖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