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所讲授的《正义》一课,通过网络视频风靡全球,在中国也拥有众多的粉丝。在去年的复旦大学之行,他说他震惊于中国学生对于“市场逻辑”的支持率之高。最近,他携新书《金钱不能买到什么》再次来到中国,希冀让人们注意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也就是他一直强调的,市场对于社会的压迫。 在与复旦学生的对话中,他以这样一段话结尾并赢得如潮掌声,道出其对来自市场压迫的担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会有一种诱惑,就是假设市场本身有能力实现公正。但这是不对的。市场只是一种有益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提高GDP、实现繁荣,但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并担心,非市场的产品和价值观正在被市场侵蚀。比如教育、医疗等一些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道德伦理。因此,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市场的局限而非仅仅是市场的优势,反思和讨论那些钱买不到的社会产品和价值观。” 对于当前社会的道德环境,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切身的体会,有些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种下的恶果,至少是副作用。因此,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开始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市场正在遭遇污化。哈佛教授所言市场对于社会的压迫,可能正好被用来借题发挥。 市场,抑或是资本,也是能够压迫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资本如果失去制约,其压迫人的程度不输于权力对人的压迫。但在现阶段的中国,远远谈不上市场对人的压迫,因为市场本身就在承受着权力的压迫,以至于要献媚于权力。我们当前所强调和改革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效率,抑制政府动员经济的无效率。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市场与社会的边界,而是界定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前者并非不重要,而是并非我们眼下最为忧虑的事情。这就好比,我们现在还是一个瘦子,却开始担心万一胖了患糖尿病该怎么办。桑德尔所忧虑的发展前景,其在中国是有一些迹象的,但却并不是矛盾焦点,其所忧所思于中国而言,更像是一场富贵病。 市场并不能实现完美的公正,却是公正的必要阶梯。正义或者公正,是一个纠结了人类几千年文明的问题。在西方,柏拉图认为人各司其职就是正义,这类似于孔子的“君君臣臣”。在近代,从边沁到斯密,功利主义的正义学说影响广泛且深远: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即是正义的。到现代,正义再被重新审视,对于自由和平等的不同侧重,造成思想的激烈交锋,但终归来说,平等越来越占有上风。这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福利国家的出现。人们不再满足于市场机会的平等,要求更进一步的平等,比如历史的平等。这也是在美国出现平权运动的原因,大学对少数族裔学生优先照顾,是为了弥补、补偿历史上曾经的不公。对照这样的历史坐标,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是不再满足于市场机会的平等,而是市场机会的公正还尚未实现,还尚有倒退的危险,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足以限制权力、制衡权力。 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里的逻辑总结,我们应该先藉由市场的充分发展来实现第一位的公正,即机会平等的公正,自由选择的公正,不用拼爹,不用“被黑箱”,不用因身份被歧视,以破除几千年来身份社会的沉疴。只有在这一步成功之后,才有条件跟随桑德尔的思绪,来反思市场的功利,来寻求更高层次的公正,基于“不忍人之心”的公正,基于历史的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