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从客户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等维度,充分参与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伟大事业中去。 调整金融服务的客户结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国银行业一直以来承担着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水龙头”角色,“水龙头”是否灵活好用,直接影响各经济主体的成长活力。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业仍然过度集中于大企业信贷投放,这已不适于新的市场客群结构,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核心战略导向,正是从实体经济需求出发调整客户结构的应有之义。广发银行近三年新增中小微贷款在全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均超过50%,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这一占比。 调整金融服务的布局结构,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成本回报是商业银行较为看重的指标之一,对于全国性银行而言,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好、户均人均金融资产多,成本回报率相对较高,因此银行争相在经济发达地区开设机构,相应的金融资源也明显地倾斜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但我认为,银行应响应政府的城镇化规划和节奏,分层次有步骤地介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 调整金融服务的行业结构,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绿色可循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代表着未来的经济新热点,在整体方向上也符合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银行业在进行新的客户选择时,应进一步融入绿色金融的理念,并根据国家产业规划调整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定位,在信贷投放环节严格执行绿色环保“一票否决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良性循环,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的配套金融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大局中去。
(记者 刘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