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正向着竞争力再造稳步前进,而中国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这一美中之间的竞争态势逆转在2012年终岁末更显清晰。 过去一周之内,美国经济迎来了四个数据利好:一、美国三季度GDP增速为3.1%,高于市场预期的2.7%,也高于二季度的2.8%;二、12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上涨至8.1,远高于-3.0的市场预期,创下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指数高于“零”意味着当地制造业活动处于扩张中;三、NAR报告表明,11月美国成屋销售增长5.9%,创2009年11月以来最高。其成屋销售中位数价格为18.06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16.4万美元的水平,即高价房屋占总销售的比例在增大;四、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为36.1万人。受此冲击,伦敦金一度大跌至1635.5美元。 尽管美国经济复苏向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然而此前的12日,美联储宣布推出QE4,将每月购买4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综合此前QE3的400亿美元购买规模,在2013年的一段时期之内,美联储每月购买国债资产的总额将高达850亿美元。美联储还表示,将维持0~0.25%的低利率不变,直到失业率下降至6.5%。这进一步强化了再造美国中长期竞争力的决心。 这些最新数据和市场信号已经不容忽视——美国经济竞争力再造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在继续巩固,即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力的竞赛中,已摆脱了对中国和欧洲的被动局面,开始重掌主动权。 4年前,美国遭遇了金融危机的重创,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开始了美国金融、经济修复和再造的过程,在笔者看来已经进行了三个阶段:一是金融体系修复阶段,2009年3月初推出QE1,至2010年3月底,基本稳定了金融机构体系,其间标普指数累计上涨37.14%;二是稳定货币体系阶段,极大压低国债利率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至2012年6月,标普指数续涨29.8%;三是巩固再造中长期竞争力,QE3和QE4的推出,是为美国“再工业化”创造更长时间稳定的低资金成本预期,以支持美国经济由前两个阶段的货币效应的“伪复苏”转化为制造与消费的“真复苏”。 我们看到,美国在过去4年中竞争力得以初步再造成功与中国承受了美国拯救的巨大成本有关:1.在美元贬值以再造工业的需求下,人民币不断升值,这让中国制造成本不断增加,而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大大提高,为原来美国在华高端制造业正在或未来回流创造了条件;2.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最高规模达1.28万亿美元,购买的各种美元资产不低于2万亿美元,这大幅压低了美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为美国企业再造竞争力创造了极低利率环境;3.由于人民币升值,美元极低利率,大量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中国央行被迫用央票和存款准备金加以回收,而这要支付巨额利息;国际热钱大肆炒作中国房地产,大大推高了中国土地价格,进而推高劳动力等成本,使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大增……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国经济不断由虚转实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正不断地由实转虚。 2008年三季度,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其实正迎来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当时4万亿元的救市计划,能用到建立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扶持高科技环保循环经济,用到农业基础建设,即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全面巩固和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上,那当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憾的是,4万亿元投资大规模投入了铁路、公路和基建中,堆起了2010年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极大地推高了中国制造的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迅速化为乌有,利润迅速下滑;同时,房地产泡沫极大地消耗了居民的财富积累,并透支了购房者未来的劳动收入,对未来消费可谓是釜底抽薪。 时至今日,美国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都在不断修复中,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至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已经远远好于2008年底;与此同时,中国无论是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都远较2008年恶劣。 时至今日,中国是否该猛醒过来,抓住美国仍需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巩固其中长期竞争力的宝贵时间,果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避免房地产泡沫再度卷土重来,还是将房地产泡沫进行到底,继续抽空中国经济的内在竞争力呢?这应该是一个不难做出的抉择。 中国现在需要极力避免的最坏情况是,当我们为了短期的稳增长,继续过去的路径依赖,仍然回避真正的问题,进一步消耗着时间和资源,那么,我们所要面对的,将是2014~2015年中国经济更为痛苦的大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