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我国的发展经验和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做法来看,呼之欲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仅肩负着解决历史问题的责任,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考验。
第一,把建立新型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成功推进的制度保障。韩国等在工业化前期也曾出现了收入分配迅速扩大的情况,但很快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并至今没有反弹,并未出现诸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从扩大到收敛再到扩大的波动。其成功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建立了新型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协调关系。与传统发达国家先注重效率再推行公平的治理模式不同,以韩国等为代表的部分新兴经济体,一开始就采取了“两条腿”的策略,既保持市场经济活力又关注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因而成功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合我国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此模式,一方面要保证初次分配的效率优先,削减优势企业和垄断行业占有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要建立再分配环节的调控系统,通过减税、增支和保障等政策工具,建立全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第二,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致的收入扩大,明确“限高”“育中”“保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终极目标。经济发展阶段,新增的社会财富往往偏好要素占有者。因此,每每遇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社会人群自然向低收入和高收入集中,收入差距扩大就显现出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达国家大多妥善处理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收入分配改革之间的长期关系。美国通过强有力的法制建设,保持了居民在不同等级收入组别间的良好流动性;法国一揽子的就业促进计划,对身处新经济环境下的居民进行就业培训及就业支持服务;英国凭借其税制中所得税比重较高的优势,采用超额累进税制进行调节;日本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改善了该国劳动者收入在同等国家中收入偏低的问题,并提振了国内消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主动应对经济转型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远比问题出现以后仓促应对更经济、也更见成效。直指“限高”“育中”“保低”的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要利用好目前我国财政实力强、行政执行力高和经济活力足的优势,尽快弥补法律制度、财税制度和保障制度方面的欠缺。
第三,实施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是弥合我国各类差异的基本立足点。当前我国的各类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计划经济遗留的影响。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就是要清除计划经济留存的城市优势、行业优势和区域优势,还要削减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优势、垄断优势和先发优势。事实上,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很难一蹴而就。注重过程,瞄准目标,精确评估并适时调整,才是科学化的改革推进步骤。这当中的几个问题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增量改革或许比较容易,但存量改革即使不能马上推进,也应做好各方面准备。其次,要解决好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相关的收入分配改革等紧要问题,也不能忽视诸如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长远问题。再次,应尽快拿出配套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与收入分配改革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办法;也应尽快研究对优势行业和企业的分类管理政策,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和所得利润分红办法;还应尽快完善重点区域扶持发展政策的后续安排,创新转移支付和政策优惠的激励机制,培育自身发展能力才是弥合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