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火了。一度揣测,最近股市的亢奋与此也不无关系。因为擅炒概念的人,从城镇化中看到了另外三个字:4万亿。 不同的人从《红楼梦》中看到不同的隐喻,不同的人也从城镇化中看到不同的潜台词,有的看到户籍改革的希望,有的看到造城运动的狂欢。高兴的人中应该有开发商,在他们看来,城镇化相当于是为高房价背书。这恐怕是对城镇化最故意的歪曲了。 楼市调控和新城镇化建设,并不是后者否定前者,而是前者为后者铺路。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此前在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近几年,政府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50%是棚户区改造,并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既可惠民生、促发展,也是为了防止抬高城镇化门槛,还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无论是那些已经发达了的国家,还是像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国家,城镇化都是绕不过去的发展路径。无论是作为原因还是结果,城镇化率上去了,也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发展了,具体的发达程度就看这个比率有多高。我们将来要建设怎样的城镇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表达得很清楚: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所谓提高城镇化质量,是这个城镇必须要有人气,而不能只是空城。把农民从耕地上驱走,却没有留下可以使他们获得收入的产业,只是一味盖房子,这样的城镇化其实是伪城镇化。 不断高企的房价成本,挤压着其他产业的生存空间。对于它们而言,高房租高房价在其经营成本中越发不可承受,导致了它们的逃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基础,新的城镇难以吸引人口,也就难以凭借自身的造血功能立足。高房价过多地吸附着经营者的资本和生活者的财富,阻碍着城镇化。 房价看涨,乃是城镇化的远景,而非城镇化的门槛,在高房价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未老先衰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归根结底,我们想要的,不是土地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 在过去那个为房地产而房地产的城镇化1.0中,楼市调控与城镇化看似是不兼容的,但在2.0版本的城镇化建设中,楼市调控和城镇化却能够做到并行不悖,让新城镇化建设更多聚焦在体制改革上,在政策上获得松绑,在制度上释放红利,从而获得能够吸引人气和人才的各种资源,而这资源一直以来都是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中。那些将城镇化曲解为圈地和房地产的官员,才不愿意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