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4将对商品价格产生三大影响
2012-12-21   作者:陈克新(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两次实施货币数量宽松,继QE3后又推出了QE4。其主要内容:一是美联储再次扩大量化宽松措施,以替代即将到期的扭转操作。美联储不仅要每月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还要购买450亿美元的长期债券。二是QE4将失业率与利率挂钩,如果失业率不降至6.5%,就会一直维持0.25的超低利率。据境外权威机构调查,预计美联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总额将达1.1万亿美元,至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将膨胀至近4万亿美元。没有疑问,这种史无前例的货币数量宽松,势必趋势性推高中国商品价格水平。对此,有关方面均要予以高度重视。
  QE4趋势性推高中国商品价格水平,将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巩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加大宗商品实体需求。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进行了4次货币数量宽松,从而避免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进而将世界经济拖入大萧条。目前美国经济依然保持复苏势头,出口、制造业与房地产均有回暖,其中数量宽松政策功不可没。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QE4方案中,美联储首次将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就业率挂钩。要把近乎于零的利率至少维持在2015年,直到失业率降至6.5%以下。其实是明白无误地预先告知市场:未来会维持超低利率,你可以放心大胆借钱,进行各种投资活动。这些举措,有利于刺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有所好转,全球GDP增长率预计为3.6%。其中发达国家GDP增长1.6%;发展中国家增长 5.6%。美国实体经济的继续复苏,复苏势头增强,并且带动东亚及全球经济增长,势必明显增加新一年内全球大宗商品实体经济需求,提供价格上涨基础。
  其次是加剧流动性泛滥,开辟价格扬升通道。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避免了美国经济衰退与世界经济大萧条,但推高未来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副作用却也不可避免。有观点认为,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对于QE4态度冷漠,对于未来价格推动作用不大。这是不全面的。一段时间以来,美联储连续两次数量宽松,虽然也刺激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确实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强烈,主要抑制因素是欧美债务危机所导致的全球实体经济需求疲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实体需求增长,压制市场价格上涨阴霾消退,流动性泛滥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将会强劲显现。持续性大量印刷钞票,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是铁定经济规律。在世界各国央行联袂极度数量宽松货币的情况下,全球通货膨胀暗流涌动。虽然暂时还没有全部浮出水面,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绝不会不受惩罚。如果美国越过“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不再出现大的麻烦,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在2013年开始显现。
  最后是经济首要调控目标转换。美联储在QE3后迅速实施QE4,此举还表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央行正在进行经济首要调控目标的转换,将先前的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改变为推高通胀水平,以刺激投资,实现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受其影响,继欧元区领导人发誓无上限印钞“拯救欧元”后,日本在货币政策上也准备再下“猛药”,企望将增长率提高至3%。按照计划,日本央行数量宽松规模达到200万亿日元,折算美元为2.43万亿。最近,即将成为英国央行(苏格兰银行)行长的马克、卡尼提出一项更为极端的政策:以名义GDP水平作为决策机构的追求目标。这意味着它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融为一体,实际上已经不再关注通货膨胀。所有这些,再次表明了西方国家政府为促进需求增加,已经不顾一切的态度,从而为今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开辟了宏观调控通道。
  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紧张,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以及今后极端天气仍有可能发生,这就使得最为重要的两大商品价格——石油与粮食供求关系不确定性大增,为流动性泛滥推波助澜价格上涨提供了机遇。预计2013年内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趋向上涨。其中石油行情宽幅震荡,在极端情况下,石油价格最低价位有可能跌破70美元/桶,最高价位见到120美元/桶;粮食供求关系偏紧,库存偏低,如果继续遭遇较大灾害,全球粮食供应将趋于紧张,甚至有可能爆发新的粮食危机,刺激国际市场价格飙升;钢铁需求恢复性增长,预计中国2013年粗钢消费(含直接出口,下同)有望达到7.5亿吨,比上年提速,推动市场价格相应上涨;铁矿石价格高出上年水平,预计2013年第1季度中国到岸价格会达到或超过130美元,全年平均价位在120美元左右,高出上年水平;煤炭行情稳中有升,主要拉动因素是国内火力发电、冶炼、水泥等耗煤产业的明显提速,以及煤价并轨方案推出实施;其它如有色金属、橡胶等产品价格,也都会恢复性上涨。
  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家,大宗商品构成了中国商品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基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必推高中国国内价格水平。其中CCPI(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由降转升,PPI也结束下降局面,CPI指数涨幅扩大,上涨超过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QE4席卷全球 人民币波动无碍理财收益 2012-12-20
· [博客]应对QE4中国需“未雨绸缪” 2012-12-19
· 应对QE4中国需“未雨绸缪” 2012-12-19
· 美元落难并非仅因QE4 将维持下跌 2012-12-17
· QE4提振金价作用有限 2012-12-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