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须用法律“利剑”
“保护个人信息”系列评论之三
2012-12-20   作者:周继坚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个人信息遭泄露会带来什么?除了一堆骚扰短信、骚扰电话、推销广告等之外,有时还会遭遇网络诈骗,蒙受巨额财产损失。从媒体报道来看,此类案例并不鲜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在信息时代,网络个人信息不仅与个人身份识别、财产支配息息相关,更渗入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的特性,又使个人信息保护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的互联性使信息被更加广泛地分享,个人信息往往被一些不法分子轻易获得;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又使不法分子在“广撒网”网罗诈骗对象的同时,在受到打击之前侥幸逃匿。
  恶意泄露、利用他人信息,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一些利用他人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所涉金额之大、受害人数之多、侵害结果之重,都已经不亚于其他犯罪行为。
  要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是最好的“利剑”。一些人之所以铤而走险,除了丰厚的利润诱惑,还因为游走在模糊地带,自恃可以不受法律的制约。鉴于此,唯有以法律的准绳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划出“红线”,将盗用贩卖网络个人信息定性到违法犯罪的高度,才能有效整和各方面执法力量,进而有效打击犯罪行为,震慑犯罪分子。

  系列评论之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必须尽快立法

  要想解决个人信息泄露“顽疾”,最终还应回归法治轨道。目前,我国缺乏相关标准规范和专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对采集公民信息的机构网站缺乏相应的规定,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当务之急,应当加快立法,形成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系列评论之一:织好保护个人信息的“法网”

  织好这张“法网”,需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目前,我国涉及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虽多,但相关规定条款过于分散、操作性不强,由此也导致公民维权面临成本高、取证难等问题。同时,在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中,金融、电信等领域的相关规定较为具体,而对职业中介等一些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则比较缺失。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部专门、权威的法律必不可少,提高执法力度,为公众建立一道信息泄露“防火墙”也很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保护个人信息要立“罚”更要执“罚 2012-11-05
· 个人信息被盗痛上加痛 2012-07-19
· 公共部门岂能出卖个人信息 2012-05-15
· 依法严惩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2012-05-08
· 个人信息保护不善将成社会灾难 2012-04-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