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年末,基金冠军之争成了圈内热议话题。不过从过去5年的经验看,冠军基金往往是一年一时的冠军,大多数冠军基金也只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不具有持续性。 2012年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取得了正收益的股票型冠军基金的争夺异常激烈。三季度,冠军争夺战还是广发聚瑞、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三强争霸赛,但随着11月份白酒“黑天鹅”事件爆发,重仓白酒股的广发聚瑞受到重创而落寞退场。进入12月份,冠军争夺仍然炽热。12月17日,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前十大重仓股中康美药业、歌尔声学、长盈精密、安洁科技4只重仓股被砸跌停,在沪深300指数还上涨0.46%的当天,该基金净值却下跌了3.27%,由此也严重拖累了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抢占2012年冠军宝座的头把交椅的表现。2012即将终结,如不再出意外,今年基金业绩冠军很可能是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 为何市场如此关注冠军?在基金行业充分市场化竞争的情况下,只有冠军能赢得关注度。一方面,基金公司希望通过冠军证明自己公司的投研实力,由此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这不,在华夏不断拿到冠军后,华夏基金即使发行一只普通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投资者也得抢着申购才有份。另一方面,基金经理获得了冠军,更是能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2006年以前,王亚伟也默默无闻,但随着2007年由其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获得了冠军,王亚伟“基金一哥”的江湖地位由此确立,自此以后,A股市场无人不识王亚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基金业与竞技体育有些相似,羽毛球国家队教练李永波也说,“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的标准!” 赢得冠军固然让人敬佩,但从A股过去的经验看,虽然各方都非常关注冠军,但大多数时候,冠军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尤其是在王亚伟退出江湖后,冠军更是平添了很多变数。数据显示,2006年股票基金冠军是长城内需增长基金,2007年是华夏大盘,2008年是泰达宏利成长,2009年是华夏大盘,2010年是华商盛世成长,2011年是博时价值增长,几乎是一年一换。 身经百战的基金经理都知道,在1000多只基金的竞争中,要获得冠军并不容易,而且获得冠军往往意味着要赌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但这也往往意味着风险,一旦赌错了,就陷入了亏损或者业绩大幅下滑的深渊。因此,很多基金经理自己也知道,获得冠军对绝大多基金来说并不现实,他们只希望每年能保持在前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名次就心满意足了。 基民追捧冠军,往往觉得找到了牛人替自己赚钱,但残酷的现实经常敲碎基民一厢情愿的美梦。比如欧洲股神安东尼·
波顿享誉全球市场,但在进入香港市场后,波顿也玩不转了,其发行成立的投资香港中资股的基金亏损高达30%;又如在美国,2008年拿了一堆银行股的价值型基金经理在次贷危机中也损失惨重。 市场瞬息万变,热点和投资主题也是此消彼长,因此,基民与其追捧冠军,不如购买投资风格稳定、每年业绩位居前三分之一的基金,如此长期复利下来,此类基金收益可能反而比那些声名鹊起的冠军基金实惠得多。比如从2008年至2012年,业绩排名除了“基金一哥”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之外,名声略逊的兴业全球可转债、基金安顺等基金的绝对收益超过了期间的冠军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