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又被曝出财务造假,投资者饱受伤害。近期证监会不断表示要严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到底何时投资者才能看清上市公司的真面目,还A股市场一个清新的环境? 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源自一篇《康美谎言》的文章,但上市公司也积极应对,在第一时间予以澄清,并启动大股东增持计划,在12月17日跌停板时买入100万股股票。从当日分时成交看,14时36分有一笔10072手的成交,很可能是康美药业大股东所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康美药业大股东是看到股价封于跌停板并且无望打开时选择买入并启动大股东增持计划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疑问,12月17日当日,康美药业股价封于跌停板,并且保持到收盘,而康美药业大股东的增持计划为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约4400万股。也就是说,如果康美药业大股东对自己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有十足的信心,而且公司的财务数据又真实可行,在大势正处于反弹之中,大股东又恰好有增持计划,为何不趁着投资者被媒体“误导”时逢低大肆买入股票,顺便实现护盘,而只是象征性地买入100万股呢? 由此可以判断,康美药业大股东并不确定12月17日的13.79元股价属于被严重低估的价格,至少大股东认为,在澄清公告发布之后,康美药业股价还有进一步走低的空间。 本栏以为,在证监会说话前,投资者没办法判断康美药业是不是真的财务造假,但是大多数投资者都宁可信其有。这倒不是对康美药业的偏见和对媒体文章的信赖,而是A股市场上,存在着太多的造假和欺诈。投资者不愿意相信上市公司清白,或者是不敢相信上市公司清白,因为如果投资者不选择逃命,很可能最终会遭受灭顶之灾,这可以叫做惊弓之鸟。 证监会希望A股市场充满阳光与微笑,但很明显仅仅依靠思想教育工作是达不到目的的。必须让造假者得不偿失,才能强力遏制造假行为。数学上有一个词叫数学期望,即造假者造假成功的概率乘以造假成功的收益必须要小于造假失败的概率乘以造假失败的处罚,才能让造假者望而却步。 如果造假成功与失败的概率不能控制,那么就必须要大幅提高造假失败的惩罚力度,现在正是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处罚太轻,以致造假者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