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企业的社保负担有望减轻。一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透露,在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将适当调整养老金的企业缴费率,以减轻企业负担。目前企业20%的缴费上限可能向下调整。 这样的消息乍一看挺激动,激动过后总觉着是“狼来了”的故事。给企业社保减负的事情说了好多年了,就是没见动静。事实上,调整企业社保缴存比例,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调过,不过仅限于经济疲软的时候,一旦好转,就不知不觉地恢复了。 当下,中小企业(国企自然另当别论)的税感强烈,并不仅仅在于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样也包括由企业缴纳的“社保费”,在一些地方动辄就高达20%的缴存比例,让企业不得不维持刚性的高人工成本,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力自然也变得乏力。在经济较为景气时,税负的痛苦被收入的高增长给掩盖了,而一旦经济处于下行空间,生意不再那么好做时,企业会发现,税感的痛楚一下子强烈起来。文字的描述不如数据更为直白,比如在北京,企业的社保负担包括20%的养老保险、7.5%的医疗保险,以及12%的住房公积金,仅此三项社保缴费的大头,就已经让企业喘上一阵子了。 在此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为企业经营最主要困难的企业比例,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达到50.3%。为此,69.3%的被调查企业希望国家和政府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另有数据也指出,中国的“五险一金”使得企业的社会保险缴存比例相当于工资水平的四到五成,这在全世界的排名中都是极为靠前的。上缴了那么一大笔社保费用,包括企业和个人,由于全国统筹还没有实现,社保钱中的一部分,由于个人工作地点的转换,而成为地方财政的意外惊喜了。 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政府为企业减税,这是每个国家都会想到的应急措施,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在去年,结构性减税被频频提及,但在“营改增”之外,并没有更有力的减税举措。即使是“营改增”,由于诸多配套改革并没有与之无缝配合,减税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的地方企业负担还出现不降反增。显然,我们的结构性减税还没有做到名实相符,减税的效果还不甚明显,有的只是权宜之计,有的只是毛毛雨,那种“若大旱望云霓”的减税政策还比较难产。如果调整企业社保缴存费率能够尽快变为现实,这样的减税决心才能够被称之为动真格的,这样的减税力度也才能够被称之为有干货的。 对于企业的税费减负,我们总是勤于口头支持,而拙于付诸行动。老是要说给企业减负,但企业的负一直也没见减下来。企业越来越难,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企业直不起腰,在企业中的个人,同样也得驼着背,收入缓慢地走在倍增的路上。一个气喘吁吁的企业,你鼓励它健步如飞地创新去,它的第一反应却有可能是偷税漏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