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建议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争取到2020年做实个人账户。(12月18日《京华时报》) 养老金亏空其实已经高喊了多年,但通过实质性改革填补这个窟窿,却不多见。做实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改革不及时不深入导致亏空越来越多,而改革不深入的原因,首先是有关方面没有一种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改革意愿不强烈;其次是改革思路与方向似乎还不够明确,有人建议国企利润划拨,还有地方酝酿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填补养老金窟窿,但多停留于口头。 在我看来,要想填补养老金窟窿,不仅要从历史原因反思养老金亏空,还要从各地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亏空,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办法。比如说,收大于支的省份如北京、广东、浙江,显然有利于填补亏空,而很多收小于支的省份,显然,养老金窟窿还将继续扩大。 无论是收大于支还是收小于支,无疑,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必须形成共识,即养老金亏空的主因在于改革滞后,而要想通过改革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做实个人账户,必须要打出“组合拳”,以国企利润划拨、财政补贴、保值增值、改革“双轨制”等方式消除未来养老之忧。 以国企利润划拨为例,这是早做该做的事情,是国企的责任,因为养老金窟窿也是国企改革遗留问题。然而,2010年一则报道披露,国资预算支出仅1%和社保有关。国资对社保支出只有1%,显然对养老金的支出更少。究其原因在于征收到的央企红利规模太小,这对养老金亏空来说是杯水车薪。 我注意到,戴相龙已经多次建议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这一建议的价值是,国有资本投入养老基金,不能仅仅是在上缴的红利中划拨一部分,而是要在央企利润中直接切割一部分“蛋糕”,放进养老基金中。如果能采纳戴相龙的建议,意味着国有资本对养老金的投入力度比目前要大很多。遗憾的是,戴相龙多次提出这一建议而不见被采纳、实施。 再比如财政补贴,尽管近10年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也有人认为养老金患上了“财政补贴依赖症”,但我以为,财政投入仍然不够,原因很简单,历史遗留问题必须由财政来买单;而且,大力投入养老基金也是一种收入分配改革。 又比如,改革养老“双轨制”,变成“一轨制”之后,对公务员退休养老多投入的资金,就可以用来填补养老金亏空。报道称,人社部官员表示,“双轨制”所导致的待遇差距过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高度重视和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的时候了。但准确地说,表达这一观点的人士是人社部专家而非官员,代表不了人社部。而且,即使人社部有意改革,但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恐怕也推不动这项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