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从有关部门获悉,原计划在12月底出台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再度延期。按照国务院计划,《方案》原定于6月底出台,至今已三度推迟。有官员透露,本次《方案》再度“延后”是因在制定的进程中碰到了“硬骨头”,集中在利益的博弈。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让人备感纠结的难点。改革的总体方案本定于6月底出台,因“分歧较大、内容还不成熟”延期至10月,再因“种种因素”由10月延期至年底。现在来看,“《方案》再度延后”虽不是正式的官方消息,但同样没有相关迹象表明《方案》即将按时出台;而且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没有提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有这些信息,基本上可以坐实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继续“难产”的事实。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启动至今,已八年有余,《方案》是对这些年实践以及路线探索的总结,对今后的改革具有纲领性意义。现在,《方案》到了出台的临界点,外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全部汇集在《方案》身上,这种期待经过了八年多的沉淀,已经转化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现实驱动力,它建立在对未来改革的信任与预期之上,改革方案一再延期,最终落地时间又难以敲定,等于在不断消解这种稳固的信任与预期。 就归属而言,《方案》并不等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前者是理论性的建设,是着眼于框架的顶层设计,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依据《方案》不断进行调试的过程,但两者所面临的改革对象是一致的,博弈的难点是相同的。《方案》起草、修正、出台所遇到的瓶颈,也将会是实践中改革走向深入所要遇到的瓶颈,这些瓶颈所涉及的改革对象,《方案》回避不了,《方案》落地后真正改起来也回避不了。 从这个角度讲,《方案》出台卡在了哪里,改革的难点就在哪里,改革的重点也应该在哪里。《方案》从草拟到出台的整个过程,等于未来改革实践的预演,知易行难,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真正启动时,博弈的激烈程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若《方案》绕过了“硬骨头”,现实改革也将会自动生成改革禁区,自动回避这些核心矛盾。如果堪称“八年磨一剑”的《方案》只能在收入分配的外围发力,那又何必让公众苦等八年? 这些年,围绕改革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话语模式,谈改革,就会谈到既得利益阻碍、博弈艰难、步入深水区等,很多类似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都是通过这种话语体系显现出在核心矛盾上的胶着状态。当然,这本身是个博弈的过程,但它提供不了路径,改革就是要解决具体问题和矛盾,改革的出路也要在实践中摸索,去拓展改革的边界,用抽象概念回应改革,只会遮蔽矛盾所在。话语的局限,理论的局限,最好的方式是交给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要对得起公众的期待,何况是涉及财富分配的国家议题。十八大明确了收入倍增计划,实现收入倍增依靠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剔除分配格局中的不合理成分,这些不合理成分,也是深层的矛盾问题,它绕不开,甩不掉,还会随时间推移而积累固化,形成更顽强的依赖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早晚要触碰这些矛盾,既然回避不了,倒不如大刀阔斧改起来,为改革走向深入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