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全文,笔者发现明年经济工作有两大不变和变。 两大不变是:总基调不变。宏观政策不变。 明年经济工作将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进”就是坚决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近几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今年全年的增速有可能达到7.8%甚至接近8%。考虑到各地方政府在今明两年陆续完成换届,按照这些年来中国的“换届周期”效应,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后一般都会加大投资力度,因此明年中国经济增长要达标不难,很可能回到8%以上。因此保持经济工作总基调不变意味深长。 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仍将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这与本月稍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出的“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一脉相承。可以相信,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注重稳定,不会出现显著的政策放松。财政政策方面,支出的重点仍集中在交通、农田水利和保障房等民生领域。货币政策方面,总体将是相机抉择,初始取向估计与今年下半年松紧程度几乎相当。不过,由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在物价持续回升的一些月份,货币政策可能会向收缩的方向回撤。信贷投放方面将取决于宏观政策的基调以及经济增长的势头、未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如果中国经济增长达到8%,2013年人民币信贷规模只有8万亿的话,与经济规模相比有可能偏紧。 明年经济工作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工作思路转变。虽然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通胀率、财政赤字、货币供应、社会融资总规模等具体指标没有在这次会议上有所体现,但明年GDP定为7.5%似乎已成共识。表面上看与2012年目标一致,但放在不同的背景之下,反映出的中央政策思路却有变化。中央如果维持7.5%的目标,相信是属于有意调低目标,为经济增长降温,尤其是要警示地方政府,遏抑其投资冲动。在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已经一再提出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不带水分的经济增长,如果这时候再大搞基建,重回盲目追求速度的模式,与中央的思路显然不符。 第二,首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与2012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任务相比,2013年增至六项,新增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事实上,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可以相信,人口市民化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个问题将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未来的城镇化将更多体现在服务提升和改善,而不是过去的规模扩张、土地经济模式。 第三,调结构出现细微变化。从2012年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变为2013年的“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这主要是基于中央不再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追求速度上的考虑,无疑,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会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四,此次会议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这是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在笔者看来,中央在改革方面会精心挑选领域,在市场期盼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或许不会有大动作,因为这里涉及的利益庞大而复杂,会引起不小的震动。而可能在降低行业垄断、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改革、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领域,推出实质性的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领域的改革值得关注:首先是农业领域。明年中央“一号文件”很有可能着眼于中国农业体制改革。这对于进入改革深水期的中国,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无疑是积极的信号。其次是消费领域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人均收入翻番,这事实上为扩大中国消费列出了时间表。不过,中国居民消费的释放,至少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比如社会安全网的建设,让国人可以无后顾之忧;比如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启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比如土地改革,这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基本条件;比如需要有足够的安全并有足够吸引人的消费品,这也为中国政府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是流通领域改革。此前,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明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促进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据笔者的了解,中央政治局讨论降低流通成本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了中央对于流通问题的重视。最后是金融领域改革。展望2013年,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扩容、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进一步的货币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的改革有望加快。
|